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入世十年,中國建筑業的視野更開闊

  • 來源:
  • 點擊量:30,644
  • 發布時間:2011-12-23
  • 分享到:

  入世十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增長了10多倍,年均增長率達到27.10%,新簽合同額年增長率達到27.63%,累計完成營業額4356億美元,簽訂合同額6994億美元,成績斐然。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紀念日之際,各界爭相回顧入世十周年的歷程。2001年12月11日至2011年12月11日,中國建筑行業經歷了持續高速發展的十年。當初,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事實,一部分業內人士感到興奮和欣慰,將有更多新技術、新資金、新管理理念,新模式進入這個行業,而另一部分人士則憂心忡忡,不知國門洞開之后,行業將受到怎樣的沖擊。

     如今十年過去了,中國建筑業受入世和開放的影響,在國際視野、人才培養以及建筑理念等領域所獲得的進步已經在顯現。十年之后,中國建筑企業依然活力十足,而且煥發出新的氣質。
   
     建筑理念更新

     十年間,更多外資建筑公司進入中國建筑市場,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筑公司走出國門,在合作與競爭中,中國建筑業傳統的建筑理念與國際建筑理念相互接觸與碰撞,更多革新的建筑理念和模式得以深入人心。

     這些年,節能建筑、綠色建筑、低碳生態社區和城市的理念逐步建立、推廣到深入人心。這是國內長時間粗放經濟建設后面臨資源短缺預期后必然的思變,也是發達國家地區經歷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后,回過來認識消費型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沖突后,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維護生態環境,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建筑理念的一種抉擇。

     十年間,西門子、諾基亞、家樂福等國際跨國公司在國內投資建造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廠房等建筑,一些國際知名承包商、咨詢公司將業主和設計建造者對于綠色、低碳建筑的實施,以及諸如LEED標準等帶到中國。曾經,以交流、研究和推廣綠色建筑、低碳建筑設計理念,建造過程、評價體系等主題的研討會、峰會在中國遍地開花,學者、建筑師、設計師、材料商、政府部門等業內人士積極探討中國的節能、綠色、低碳建筑之路。

     十年間,獲得國內綠色建筑標準認證或者國際綠色建筑標準認證的建筑越來越多,綠色建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給普通百姓帶來切實的良好感受。
   
     視野更開闊

     中國建筑企業“走出去”絕非始于中國加入WTO,但有目共睹的是,十年間,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義務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業務規模迅速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承攬的工程項目種類越發豐富,項目檔次穩步提高,承攬方式逐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建筑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國公司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越來越受到關注,已經成為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

     十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連年實現新突破。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為89億美元,而10年后的2010年,這一數字已達到900億美元,而新簽合同額達到了1300億美元。入世十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增長了10多倍,年均增長率達到27.10%,新簽合同額年增長率達到27.63%,累計完成營業額4356億美元,簽訂合同額6994億美元,成績斐然。

     十年間,除了傳統的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市場,中國公司在中東、西亞、拉美和美國市場都有重要突破: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中國企業承建的最大海外總承包工程;美國紐約州亞歷山大·漢米爾頓改造工程——中國企業在歐美市場上取得的重要突破;阿根廷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革新項目——中國公司在南美最大承包工程……

     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參與國際競爭的方式也有了突破:中交股份成功收購世界著名海外鉆井平臺設計公司——西班牙F&G;中國寰球工程公司通過認購股權,成為澳大利亞LNG公司最大股東。中國公司通過國際市場通行的股權收購、認購方式,獲得世界一流工程技術,以期提升自己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伴隨著多年的海外市場的經驗積累和實力壯大,許多的中國承包商已不滿足于“替他人做嫁衣”,只停留在施工、勞務,供貨等分包環節,越來越多通過施工總承包,EPC總承包、BOT等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大批EPC、BOT境外承包工程,帶動了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國門;大批“中國制造”電站設備、水泥制造裝備、鋪軌機械、鐵路機車等設備使用在由中國公司總承包的工程上。近些年,無論是非洲安哥拉鐵路、阿根廷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柬埔寨甘再水電站、越南西寧4000t/d水泥生產線、印度萬達塔鋁業燃煤電站等EPC、BOT項目,都是很好的例證。
    
    人才結構提升

     入世十年,中國建筑企業人才結構的變化也令人關注。曾經我們許多建筑企業基層的大部分員工來自技校、職校,管理者也是由基層一線崗位一步步走來的,經驗豐富但最初的學歷相對較低。如今,專科、本科已經成為大部分大型建筑企業一線新進技術員工的“敲門磚”,年輕人大部分來自于國內各級院校。企業層面的一些重要技術崗位,擁有土木工程、橋梁工程等工程技術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比皆是。

     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CIOB)、國際注冊建造師(ICCB)、美國建筑師學會會員(FAIA)、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IPMP)等國際認證資格,十年前對于大部分國內建筑業從業人員而言相對比較陌生,現今,翻開國內許多大型建筑企業、工程公司、設計公司管理者的名片,這些國際通行的“洋名頭”已蹤跡可尋。

     中國公司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拓展,需要一批熟諳國際工程項目游戲規則,專業知識、外語、管理協調能力兼具的專業人才。除了經援、使館項目,中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公開競標項目,比如由世行、亞行、非發銀行貸款項目和各國各地區政府、私營業主投資開發的大型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建設模式和規范絕大部分遵循歐美標準或者有明顯的歐美標準痕跡。中國公司業內人士在獲得上述國際資格認證的同時,一方面是學習、熟悉、浸染國際工程項目規則的過程,一方面也是拓展業務和社會資源的方式。現今,把培養、激勵、留住優秀的國際工程項目經理、專業人才納入企業“十二五”人才規劃,成為保證企業良性發展很重要的基礎內容。
    
    信息化加速

     入世十年,伴隨著世界性計算機軟件和網絡飛速發展,以及企業人才素質的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初級應用、基礎建設、全面應用,到目前許多企業追求的高端智能應用階段,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十年間,大部分建筑企業建立并完善了財務和資金管理系統、OA辦公自動化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工地視頻監控系統,逐漸實現了財務風險管控和無紙化辦公的同時,更實現了總部對各分(子)公司、項目的各層管控;企業計算機中心機房、服務器群、網絡安全體系等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在如今工程項目呈現體量大、復雜程度高、工期緊,涉及面廣等情況下,許多建筑企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獨立或與其他單位合作開發適合自己的專業軟件,對工程項目規范、風險預警和成本控制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也培養出一批既懂工程技術,又具備軟件開發能力的新型復合型人才。

     如何轉變發展模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正是中國建筑企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建筑業與國際對話、接軌才剛剛開始。(沈琦)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