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委員會(以下簡稱鋼結構委員會)、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工)承辦的“2012年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日前在浙江省紹興市召開。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600人參加。會上,鋼結構委員會向獲得2011年“中國鋼結構金獎”工程的企業頒發了獎牌及證書、對2011年度“全國優秀鋼結構項目經理(建造師)”進行了表彰。
高瞻遠矚廣結友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姚兵在會上作的《求真務實科學嚴謹做好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研究》的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姚兵說,推廣鋼結構住宅的意義很大很大,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推廣鋼結構住宅的難度也很大很大,不能忽視客觀和主觀上的原因。
姚兵總結出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優勢的九大優點,一是建筑材料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二是建設過程充分體現節能減排要求,三是工期更短更快捷,四是建設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五是房屋的抗震效果更明顯,六是可促進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七是充分體現民生工程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機統一,八是擴大建筑用鋼量是對冶金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推動,九是發展鋼結構建筑是對建筑業走出國門的推動。姚兵強調,在進行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研究時一定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才能不斷發展提高。
姚兵指出了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滯后的問題所在,并提出了“四個應該”的解決辦法。姚兵說,發展鋼結構住宅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問題分析上、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技術經濟政策上、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科技創新上、應該放到產業化推動的標準規范上。
豁達、心胸寬廣、廣交朋友是業內人士對姚兵的評價。姚兵曾說,與競爭時代相比,目前競合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共贏。與會者見證了姚兵和參會嘉賓——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副院長、中國鋼結構協會副會長劉毅攜手走上主席臺的情景,這在以往是絕無僅有的。
專業服務求發展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兼建筑鋼結構委員會主任尹敏達從“腳踏實地、提升服務水平,推進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推進定點企業信譽《AAA》級評審,重視樹立行業典型,攜手港澳臺優勢互補共發展”5個方面對鋼結構委員會2011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
尹敏達說,回顧2011年,鋼結構委員會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的領導下,堅持貫徹姚兵會長提出的“加強工作人員能力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的要求,緊緊圍繞協會工作的重點、圍繞鋼結構行業的熱點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尹敏達表示,協會只有用心去幫助企業發展,幫助企業成長,才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尹敏達說,2011年,鋼結構委員會在辦好一年一度的全國性鋼結構年會的基礎上重點完成了3項工作,一是協助有關方面完善行業“十二五”規劃,二是對會員企業的資料進行了重新登記,三是加強專家隊伍的建設。據尹敏達介紹,2011年初,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征求《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意見的過程中,鋼結構委員會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系,積極反映鋼結構行業發展訴求。在進行了充分的行業調研后,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部門報送了《規劃》修訂的建議意見,并提出了6條有關發展建筑鋼結構、推廣節能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建議。《規劃》發布時,鋼結構委員會的建議被采納了5條,此舉,為鋼結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此后,鋼結構委員會又組織編寫了《建筑鋼結構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推動鋼結構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基于鋼結構委員會為行業、企業辦實事的工作作風,2011年,申請成為鋼結構委員會會員的企業新增30家,使鋼結構委員會的會員總數達860多家。截至2011年,隸屬于鋼結構委員會的專家委員會共有16位專家成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調整的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評審專家庫成員。
為推動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進程,2011年,鋼結構委員會與相關單位成立了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推進課題研究組。據尹敏達介紹,目前已完成了《課題工作計劃》、并完成了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報送課題申報表、《課題研究背景資料》等工作。
浙江鋼構展英姿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樊劍平在會上對浙江省建筑業及鋼結構行業的情況作了介紹。樊劍平說,建筑業是浙江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2011年,浙江省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4686億元,占全國建筑業總量的12.5%,上繳稅金達到450億元。
樊劍平說,鋼結構是浙江建筑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結構,作為20世紀中后期才在我國興起的新型建筑方式,具有科技含量高、節能環保、經濟安全等優勢,已經成為超高層、大跨度和復雜空間結構建筑的首選,并推動著綠色環保建筑的發展。據樊劍平介紹,目前,浙江已經擁有鋼結構企業300余家,年產值達500多億元。樊劍平說,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場館的建設中,浙江省的鋼結構企業承建了大量的標志性建筑,涌現出精工鋼構、東南網架、杭蕭鋼構等一批知名企業以及蕭山中國鋼結構產業基地。樊劍平表示,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引領、以資本為動力,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鋼結構行業做大做強、快速發展,為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全國建筑行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周密的會議組織工作離不開精工全體職工的辛勤勞動。在會議現場,隨處可見精工董事長方朝陽、總裁孫關富的身影;許多工作人員為使參會代表更加滿意,經常是準備工作結束后已到凌晨。團隊意識強、人靚是很多參會者對精工的評價。其實,精工的人靚更表現在科技人才和業績方面。據孫關富介紹,目前,精工擁有博士后兩名、博士10余名、碩士近百名。僅2011年,精工就收獲了4項詹天佑大獎、兩項魯班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孫關富說,秉承“以人為本,科技為先”的經營理念,精工堅持以“事業留人、薪酬留人、感情留人”以及“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人才”的用人理念,引進并留住了大批技術精英。孫關富表示,“十二五”期間,精工將完善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走差異化戰略,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