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承包行業FDI(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的一般趨勢是:對外工程承包對FDI的需求強度越來越大,FDI越來越成為對外工程承包發生的必要條件;對世界強勢工程承包企業而言,隨著市場范圍越來越國際化,FDI增加乃至成長為跨國公司是必然趨勢。2007年,可以預計,現代國際工程承包運作過程和業務屬性將促使大型工程承包商不斷增加FDI。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在制度、政策和技術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FDI年流量波浪式加速增長并推動世界各重要行業出現共同的全球化態勢特征。這種趨勢在工程承包行業上表現為:工程承包企業通過持續的跨國掠地和并購投資,推動工程承包業務活動本土化,推動大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推動行業活動向大型跨國公司集中。從全球全行業企業組織格局來看。據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至2003年,全球前10家最大工程承包商(以境外營業額衡量)均為特大型跨國公司,其全部營業額占到全球前225家工程承包商全部營業額的25.8%,其境外營業額占前225家工程承包商全部境外營業額的48.4%。就這10家跨國公司母公司而言,法國擁有3家,美國2家、德國2家,瑞典、荷蘭、比利時各擁有1家。
我們再以位列2005年世界工程承包商境外營業額第1位的法國萬喜集團(Vinci)為例來觀察單家企業跨國組織形態。發展到目前,萬喜集團下屬子公司約2500家,分布在全球范圍,以支持分布在全球80多個國家的工程業務,其每年的開工項目約25萬個。集團四大子公司為萬喜承包與服務(Vinci Concessions)、萬喜能源(Vinci Energies)、萬喜路橋(Eurovia)、萬喜建筑工程(Vinci Construction),均為跨國公司,其中仍以經營傳統建筑業的萬喜建筑工程營業額最高,該公司也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它自身擁有6家下屬跨國公司,其中1家總部位于比利時,另外5家總部位于法國,這5家也掌控大量法國境外子公司。
工程承包是一個聯系松散的大類服務行業。從最初歷史淵源來看,工程承包行業實際上就是傳統的建筑業。但它的業務內容是動態開放的。以歷史視角我們看到,社會一旦出現影響到全社會的新技術種類就意味著將出現與該技術種類相對應的工程承包子類,如電力、有線電信、無線電訊的出現都推動了新興工程承包子類的產生。新技術行業往往全球化進程推進速度相對較快。在原來主要從事新興技術貨物產品開發和制造的企業迅速成長為跨國公司的過程中,它們常常會憑借和利用已有的FDI成就和企業國際資源網絡,將經營觸角延伸到與新興技術相關的工程承包中來;甚至,隨著企業對工程承包領域的進一步熟悉,會再進一步將經營領地延伸到與原有技術聯系趨向弱化的其他工程承包領域。
如1928年成立的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公司最早致力于各種工業、電氣設備的生產以及電力供應。公司較早就在法國國內對電力工程業務有所涉足。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自身投資和與英國通用電氣(GEC)、瑞士ABB、德國AEG、美國通用電氣(GE)等世界著名跨國公司開展業務重組,該公司既得以成長為跨國公司,同時業務領地不僅涵蓋到電力與能源工程,還得以延伸到交通工程,并成為世界著名高速鐵路承包商之一。從世界范圍來看,新興行業跨國公司涉足工程承包者中還不乏資產規模在全球企業中居前列者。如在聯合國貿發會議《2005年世界投資報告》附表A.I.9《2003年全球按海外資產排序前100家非金融類跨國公司排名》中位居世界海外資產總額第2位的英國沃達豐(開展電信營運網工程),第17位的德國西門子(開展電氣和高速鐵路工程),都經歷了一個FDI增長、經營跨國化和工程承包業務內部化三者之間相互促進的發展過程。
此外,有一些跨國公司還因經營領域與工程承包發生其他形式的價值鏈聯系,也逐步將工程承包內部化為公司業務的一部分。比如日本、韓國等國的綜合商社。這種商社原來主營貨物貿易,因承包工程具有極強的中間產品出口帶動效應,大部分綜合商社后來都賦予其境外子公司開展工程項目投標、轉包,乃至施工等業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