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2009年建筑經濟下半年展望

  • 來源:
  • 點擊量:33,311
  • 發布時間:2009-09-18
  • 分享到: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實體經濟帶來了空前的沖擊,建筑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進入2009年之后,我國建筑業在嚴峻環境下危中求進,在積極變化中搶抓機遇。綜觀上半年全國建筑經濟形勢,呈逆勢而上,全線飄紅的可喜景象,分析下半年建筑經濟形勢,展現出一幅企穩回升,破繭化蝶的壯觀態勢。
     一、上半年:逆勢而上,全線飄紅
     去年春夏之交,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瘋狂肆虐、持續蔓延帶來的沖擊,面臨諸多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全國建筑業各路勁旅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擴內需保增長的重大戰略部署和相關舉措,堅定信心,團結奮斗,狠抓結構調整,建立倒逼轉型發展機制,全面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有效遏制了我國建筑經濟急劇下滑的趨勢,從金融風暴的陰影中逐步走上了回暖增長的新天地。從2008年三、四兩個季度的迅速滑坡,到2009年一季度的止滑復蘇,直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建筑業完成產值2750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3%,其中見諸報端的六省市中,江蘇完成建筑業產值35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上海完成1474.57億元,同比增長26.3%;河北省統計局公布2000家建筑企業完成917.3億元,該省建筑業協會對全省122家骨干建筑企業統計,完成建筑業產值425.25億元,同比增長36.6%;福建省完成875億元,同比增長10.9%;天津完成建筑增加值153.61億元,同比增長10%;河南省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290.87億元,實現增加值491.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4%和28.0%,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5.5%,建筑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從以上數據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國建筑業無論是發達省、市或欠發達地區,上半年增勢明顯,全線止降回升。
    上半年,中國建筑業為何能較快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困擾,快速走向回升軌道,筆者認為,基本原因有三條。
     其一,國家抗御金融危機的諸多政策是建筑業逆勢而上的關鍵所在。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說:“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已經回暖,各項經濟指標穩步回升。”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39862億元,同比增長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7%,而基礎設施投資(不包括電力)則增長57.4%,這對建筑業所從事的鐵路、公路、水利設施、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無疑提供了利好市場。另據了解,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上半年國家財政部一改以往中央投資上半年緩、下半年快的慣例,上半年中央計劃投資的資金已下達逾六成。再從單項投資看,農村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安排的進度也較快。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認為,加大加快投資是我國經濟較快恢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央投資的迅速增長和下達,保證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加快,是推動中國建筑業全線飄紅的關鍵所在。
     其二,全行業不等不靠,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積極應對,迎難而上是建筑業上半年平開高走的重要因素。以江蘇為例,今年3月江蘇省建管局根據國家投資走向及該省企業在基礎設施施工方面企業資質較為薄弱的實際,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全省建筑企業應對金融危機適應國家建設投資方向的臨時性扶持措施(征求意見稿)》,并迅速組織實施。大力扶持建筑企業進入鐵路、公路、港口、水利、市政、橋梁、航道、輸油管道和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工程領域,為89家以房建為主的大型施工企業辦理了相關增項專業資質,讓他們有平臺參與該領域的競爭。實踐效果非常明顯,上半年江蘇完成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1%,其中房建產值只增長3%,非房建的專業領域產值同比增長45%,而基礎設施領域創造的產值同比增長100%。江蘇省建管局同時根據省政府大力開拓省外市場的要求,上半年先后赴安徽、河南、河北、陜西等省既商談當地市場的共同開拓,也商討建筑勞務去江蘇企業的引進,并以簽訂協議的形式固定下來,為江蘇企業開拓省外市場創造了良好環境。江蘇省建管局還積極推進企業自主研發和科研合作工作,繼全省在去年獲批49項國家級工法之后,今年上半年又積極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薦了61項工法。目前該省已有8家房建特級資質企業具備了有3項國家級工法的新資質標準要求。除江蘇省建管局之外,江蘇各地級市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市場秩序,有利于施工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蘇州市建設局出臺了《關于為企業做好服務,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提出24條具體措施,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淮安市建管局針對企業普遍資金緊張的實際,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在去年爭取建行授信6億元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協調中國銀行和江蘇銀行為40家骨干企業授信13.8億元。
     當然,在應對金融海嘯的沖浪中,除江蘇以外,其他各省、市、區都先后采取了各有千秋的舉措。因此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拼搏,使全行業在2009年上半年再度飄紅,發展提速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其三,形成倒逼機制,推進產業轉型發展是上半年建筑業交出靚麗答卷的有為之舉。金融危機狂潮突襲全球,不僅是對金融企業的裹襲,無疑對我國的實體經濟也將形成巨大的沖擊。以房建為主體的建筑施工企業,其經營專業長期囿于一條道上走到黑,如何利用突然遭遇的困難,建立并形成轉型發展的倒逼機制?江蘇等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引導企業廣泛展開了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通過現實的困難教育引導企業實施產業轉型升級,讓經濟規律來決定房建企業的優勝劣汰,重新洗牌;通過政策法規等手段,倒逼行業轉型升級,從政策法規上扶新扶高扶優,即扶持高端專業、創新產業和優質運行企業,對落后的粗放型、數量型的發展方式,不僅不予保護,而且啟動企業資質動態核查,依法撤回一批不符合資質條件的企業證書;通過深入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活動倒逼全行業的轉型升級,行業主管部門注意引導建筑企業自主創新,整合科技資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開發應用與研制,大刀闊斧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的生產工藝。正是這種倒逼機制的形成,使江蘇等地建筑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以房建施工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正在向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水利等大土木建筑領域突圍,以土建施工為主體的經營門類正在向房地產業、投資業、服務業、制造業、文化產業等諸多領域延伸,以單純從事施工承包的經營模式正在向以投資、設計、施工、經營、管理等領域的上下游延伸。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江蘇等地建筑業的運行質量,江蘇上半年產利同步增長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江蘇等地建筑業在經受金融風暴洗禮中初步實現了鳳凰涅槃,故能向社會交出一份靚麗的答卷。
     二、下半年:企穩回升,繼續向好
     盤點上半年,我國建筑業的新進展、新突破、新成就給了我們驚喜,給了我們欣慰,同時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增添了我們加快發展的勇氣。展望下半年我國建筑業的生產總量有望創造歷史新高,判斷依據基于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三駕馬車”齊驅,支撐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
     一是進出口拉動。1~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額為11467.1億美元,同比下降22.7%,可喜的是,從3月份起環比連續5個月出現反彈。國家為了支持外貿企業出口,去年以來一直到今年6月1日,已經7次上調出口退稅率,最高的退稅率達到17%,進出口形勢到7月份已基本好轉,7月當月外貿出口1054.2億美元,今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已接近去年月度出口的歷史最好成績。據海關預測,下半年比上半年進出口總值將增長20%以上,我國對外貿易反彈回升的局面將繼續保持下去,這是對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有力的促進,同樣是對建筑業的增長提供了驅動作用。
     二是消費拉動。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648億元,同比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7個百分點。黨中央國務院為了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各種減稅政策,家電下鄉給予13%的政府補貼。2~5月份家電下鄉產品的銷售量從88萬件增加到223萬件,上半年銷售961萬臺(件),月均增長36%。生產企業共發貨2291萬件,月均增長208萬件,效果很好。還有汽車銷售方面的優惠,形成了汽車行業產銷兩旺的局面。1~5月份汽車生產和銷售同比分別增長11.1%和14.29%,到6月底銷售超過610萬輛,月均產銷百萬輛,位居世界第一。促進汽車產銷增長的政策因素主要有燃油稅改革,購置稅減半征收,汽車下鄉和汽車報廢補貼等政策。國家發改委預計僅僅實行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可以拉動1000~2000億元的消費,回收各類資源230萬噸,穩定和擴大就業5萬人左右。此外,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3.4%,帶動裝潢材料、家具等銷售快速增長。這種利好的拉動,必將促進中國經濟繼續向好,為建筑業的再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是投資拉動。(1)投資力度大。全國1~7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5392億元,同比增長32.9%,比上年周期加快了5.6個百分點。一產投資增長最快,達62.5%,這說明今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資;三產居第二位,達36.5%,主要拉動力來自交通運輸業;二產居第三位,投資增速是27.8%,其中1~7月份累計施工項目308914個,同比增加70459個,其中新開項目205716個,同比增長61249個。新開工項目猛增預示著未來投資將處于高位,實際上1~7月份全國計劃總投資32.59萬億,同比增長36.4%,其中新開工計劃總投資8.56萬億,同比增長83.1%,這是前所未有的。施工項目資金到位情況也好于往年,1~7月份資金到位113620億元,同比增長38.5%。(2)投資趨勢好。199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萬多億元,2003年為5.5萬億元,五年翻一番。200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7.7萬億元,同樣五年時間,2008年是2003年的三倍。截至今年6月底,投資拉動的GDP從過去的40%左右到現在的80%以上,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產生了極強的拉動作用。(3)信貸投放多。1~7月份全國新增貸款7.73萬億元,年初國務院安排的今年新增貸款計劃是5萬億元,實際上4月底就達到5.17萬億元,4個月就把全年5萬億新增貸款計劃用完了,截至7月份已經超過計劃2.73萬億,專家估計全年新增貸款可達10萬億元之巨。
     這些情況充分說明:消費、投資的同時發力,已成為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法寶,并為國際社會所稱道。抓住了無限潛力的國內消費市場,充分發揮投資的引擎作用,是中國經濟平穩回升的強大驅動力,中國經濟5、6、7三個月已連續回暖攀升。有關人士指出,今年二季度GDP達7.9%,比一季度6.1%高出1.8個百分點。空前的投資力度,不僅驅動了國內經濟的恢復增長,而且拉動了當前建筑業的較快發展,并且這種投資的后續效應,更是下半年和明年建筑業繼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第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給建筑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活力。
     最近,在江蘇海安聽了龍永圖、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講座,三位專家不約而同地都講到了我國的城市化問題,而且眾口一詞地認為:加快城市化進程,必然會給建筑業帶來龐大空間和利好機遇。目前我國城市化率為45%,僅為世界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為70%。從專家的講座中我們深刻認識到:
     首先,按照現在我國城市化平均每年增長1.3個百分點計算,從理論上講還需要20~30年時間才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還是在認可城市化率已經達到45%的前提下。
     其次,專家們在講話中也認為實際上45%這個數據還是有水分的。這是因為按照國家統計局口徑,在某地居住滿半年以上的人口就作為該地的常住人口而統計。在我國每年高達1.3億的流動人口中,要準確地界定常住人口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真正的城市化率可能尚未達到45%的水平,所以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顯得任重道遠。
     再次,即使按專家測算的1.3億流動人口中每年有10%能轉化為常住人口,也就是按1300萬人計算,僅是這部份人口每年就需要新增住房3000萬平方米,這還不包括因此而必須增加的若干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這些都要依靠建筑業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第三,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農”字頭項目大有可為。
     客觀地說當前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所以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力度加大。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從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到農村的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等都有數目龐大的項目等著建筑業去完成,這些“農”字頭項目,專家估計總量將會達到18萬億元。例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報告中提及的2009年全面完成規劃支持的2.9萬所鄉鎮衛生院建設任務,今后三年中央財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000所縣級醫院和2400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再例如,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要加大農村沼氣建設,到2010年要讓4000萬農戶用上沼氣。要建設4700處大型的沼氣項目,這可不是過去傳統一家一戶小沼氣池,設備安裝加管道敷設等都需要國家投入可觀的資金,而這類項目的完成非建筑企業莫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項目多半都屬于關注民生的項目,在全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中央財政、地方財政資金以及很多社會資金都會大量注入。我們有些大企業在研究市場動向時千萬不要忘了這么一大塊蛋糕,千萬不要小瞧了“農”字頭。
     第四,中國經濟的趨穩回升,為建筑業市場拓展提供了充要條件。
     如果說上半年我國經濟已經開始回暖,直接可以從沿海諸多省份工廠倒閉到復工、大批民工返鄉創業到再返城務工看出端睨;可以從樓市的低迷、滯銷到大幅反彈、踴躍購房,從股市全線飄綠到全面復蘇、大幅攀升看見希望;可以從家電下鄉獲補貼、汽車購銷有扶持看到消費拉動內需的活躍。那么進入7月之后,從國家統計局公布一系列反映經濟生活的重要指標,更體現了我國經濟生活進一步走上了平穩、發展的快車道。國內經濟生活的企穩回升,預示著國家全年預計投資額的40%將在下半年逐步到位,基本建設將從其中再分得一塊大蛋糕,特別是電力部門,將會集中接近全年的投資額,其蛋糕就更大;工廠企事業單位,由于經濟平穩回升,該建的要建,該擴的要擴,該修的要修;房地產業回暖之后,目前國內出現了十大新地王,有人戲稱今年是地王年,土地價格高價位運行,肯定會推動房屋產品價格的攀升。因此可以預見,下半年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必然為建筑業的發展發揮充分而必然的促進作用。
    
     (本文作者 汪士和:原江蘇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長,現江蘇省建筑市場管理協會會長)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