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增長了20多倍,建筑業的增加值也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左右增長到7.0%以上。但隨著建筑業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建筑施工企業數量的逐年增多,行業過度競爭現象已十分普遍,這種無效競爭必須引起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一、建筑行業過度競爭的表現形式
據我們最近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建筑市場的過度競爭現象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份額爭奪白熱化
一個市場上哪怕僅有四、五百萬元工作量的工程項目,都將會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建筑承包商參與報名。在刪除少數誠信度不好、經濟實力及施工能力不足的企業后,還是難以確定投標入圍企業。在此情況下,只好采取抓鬮或搖號的辦法,隨機抽取幾家企業參與投標。因此,投標評標過程是確定承包權花落誰家的關鍵階段。
2、產品價格競爭慘烈化
中國建筑業2003年的產值利潤利率為2.3%,2004年為2.2%,而2005年作為建筑大省的江蘇省,其產值利潤率則不足2%。這一組數據充分表明,為了爭奪施工經營承包權,企業不惜在產品承包價格上展上惡性競爭,導致行業產值利潤率逐年下降。
3、不規范的市場要求導致競爭無序化
有的業主不管工程大小,結構難易、層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級以上企業參與投標,要一級建造師、一級項目經理承擔施工任務,結果抹殺了差別化競爭,使高低資質、大小企業同時涌向一個工程項目,造成了市場的無序化競爭,加重了市場秩序的混亂。同時,派生出施工方無資質掛靠有資質,低資質掛靠高資質,建造師(項目經理)資格證書出借等諸多違法違規行為,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建筑市場的不規范運行。
二、建筑行業過度競爭形成的原因
1、特定國情決定了建筑行業必然走上過度競爭的行列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建筑市場施工力量需求日益增長。由于建筑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文化、技術要求不算太高,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首選投身于建筑業。到2005年底,全國建筑企業已發展到8萬多家,比2003年增加了9.5%,建筑從業人員達到3500萬人,比2003年增長了5.9%。
2、人為因素加劇了建筑行業的過度競爭
其一,不顧國情,盲目推行最低價中標。在我國建筑工人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與其配套的其他法律保證制度都尚未完善和健全的條件下,急功近利,推行建設工程最低價中標制度,結果把建筑施工企業的法定利潤部分或全部壓縮給了業主。而不少建筑施工企業保本或虧損經營,行業利潤水平降到了冰點。而在低供給條件下施工的建筑產品也留下了工程質量隱患。
其二,制度不配套,分配不公平。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辦法,對業主、對施工企業本來應該是好事,可以節約投資成本,可以較為公正地計算工程造價。但建筑工人的勞動定額工資仍在采用上世紀計劃經濟年代的勞動定額工資,如此降低了工程造價,但同時也降低了建筑工人的勞動積極性,降低了勞動生產率。
其三,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推行若干土政策,加劇過度競爭。近年來,建筑市場上刮起一股“保證金”風,如企業注冊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工程創優保證金、工程進度保證金等等,基本上是各地方建筑市場自行出臺的“新政”。其結果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盈利率,枯竭了施工企業經營活力,已成為進一步加劇過度競爭的黑色漩渦。
3、產業集中度偏低,實力雄厚的企業偏少,也是建筑市場過度競爭的內在原因
過度競爭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和產品的無差別化。我國建筑業的產業集中度只有4.5%,而日本的各產業集中度均在60%以上,美國的汽車產業集中度甚至高達97%。有經濟學家研究分折指出,產業集中度與產業利潤率成正比關系,即市場份額每增長10%,則利潤率可提高2-3%。很顯然,相反的結果是利潤率下降,我國建筑業就是充分的例證。
三、消除過度競爭的對策建議
1、建筑業宜采取適度壟斷的措施
國家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應實施行業組織結構調整措施。其一,要重視資質資源的整合。不要無止盡地審批太多過爛的特級、一級資質企業,建筑業相對發達的省、市、區可適當放寬,但不宜過寬,要通過逐步提高市場準入門坎,以提高產業集中度。其二,要重視差別化競爭的引導。既要重視區域建筑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又不能不顧及區域建筑業生產力的實際差距。其三,要重視產業配套體系的建設。鼓勵發展專業技術企業和勞務企業,做專做強。其四,要重視降低建筑企業退出市場的門坎。
2、建筑業應進一步強化法規建設
《建筑法》的修改一定要把市場各方主體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衡量,決不可顧此失彼、厚此薄彼;要建立《反過度競爭法》,以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各類建筑施工企業的不同盈利水平,保證產業市場利潤率逐步回升;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牽頭爭取《招標投標法》、《合同法》、《勞動法》等法規結合我國建筑市場的實際作適當修訂,以保證建筑施工企業和建筑職工享受公平的社會待遇,享受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成果。
3、進一步強化建筑市場的整規和監督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行政執法督查力度,以《行政許可法》為武器,清廢各地先后出臺的各類土法規、土政策,做到政令統一,反對政出多門。特別應注重督查新的亂收費項目,加大行政處罰力度,維護建筑施工企業的合法權利。
4、鼓勵企業加大推進技術進步和企業管理創新的投入力度
企業的贏利中要有明確的百分比要求,投入充足的資金用于企業技術進步、新生產工具購置,以及研究開發市場份額、提高產業集中度、擴張產業規模等工作中去,特別要著力人力資源的開發投入和企業運行機制的創新,以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袁士海 繆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