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大連市建筑企業科技發展狀況調查及對策探討

  • 來源:
  • 點擊量:28,907
  • 發布時間:2011-10-20
  • 分享到:

文/大連市建筑行業協會調研組

   
     建筑業走出困境,做大做強,唯一出路就是實現建筑業的科技化。在實現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發展建筑科技,提升建筑業科技水平正當時。最近,我們針對大連市建筑業企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作為東北改革開放前沿,30年來,大連市的建筑業發展迅速,成績斐然。截至2010年底,大連市共有建筑施工企業1836家,涵蓋72個專業。其中房建企業730家,特級企業5家、一級企業37家、二級企業153家、三級企業314家、勞務企業221家。2010年度總產值1321.8億元,占遼寧省建筑業總產值4693億元近三分之一。繳納稅金40.07億元,占全市地稅收入的10.37%。被遼寧省授予“建筑業強市”稱號。

     大連市建筑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科技發展帶動企業進步,實現產值和利潤的雙贏。一是特級總承包企業都已達到國家新資質標準;二是大連市建筑企業重視建設部推廣的十項新技術,將其貫穿到工程項目中,取得較好成果;三是重視先進工藝設備添加,不斷提高施工機械化水平;四是已形成一支以總工程師為基礎的科技人才隊伍。強化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形成一支包括施工、機械、安全等在內的企業核心技術骨干隊伍;五是信息化管理切實推進。

     二、存在問題

     1.各企業對科技進步工作重視程度參差不齊;2.科技經費投入不足;3.政府政策上鼓勵不夠;4.科技人才配置不足,素質不高;5.國家對特級資質以外的企業無科技進步方面的要求,也是導致企業不重視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6.建企與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系、聯合不夠,有些聯合也是徒有虛名;7.對農民工技術培訓力度不夠;8.對群眾性技術革新工作不夠重視,技術創新意識淡漠。

     三、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應從如下方面入手,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科技進步工作。

     1.結合建筑企業特點,制訂特級資質建筑技術中心標準。

     2007年,住建部要求,國家特級資質建筑企業要“具有省部級(或相當于省部級水平)及以上的企業技術中心”。這一要求,對建筑企業科技進步無疑是一大促進。但建筑企業省部級技術中心的標準如何界定,卻需要按照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五部委《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來執行。這個辦法主要針對工業企業考核指標,沒有體現建筑行業企業特點。建筑企業產品和工業企業產品明顯不同,工業企業產品的“個一性”與建筑產品的“整體性”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企業擁有的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數”,“當年完成的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項目數”等,對建筑企業來說就不太好操作。另外,對建筑企業來說,獲取國家建筑工程“魯班獎”和國家優質工程獎以及省級優質工程獲獎項目,既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也是綜合實力的體現。應該納入技術中心認定和考核評價體系指標中。

     國家五部委的《辦法》發出后,只有個別省級建設主管部門比照制訂了本地的執行辦法,大多數省沒有反應,給地方在執行上造成不便。建議國家建設主管部門,應抓緊制訂建筑行業特級資質技術中心管理辦法,以促進建筑企業科技進步。

     2.盡快出臺非特級資質建筑企業科技標準,促進建企全面升級轉型。

     我國建筑企業絕大部分應屬于中小企業之類。特級企業僅占很小比例。特級企業實現科技進步不能解決絕大多數企業轉型問題。特別是在當前全球提倡環保、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形勢下,實現中小建企科技進步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調查中發現,當前相當多的企業對實現建筑科技進步認識不足,認為能利用現有資源條件吃飽飯,就不錯了。實現科技進步為時尚早,待政府有規定再忙活。

     這種說法既反映了客觀實際情況,也表達一種依賴思想。這就要求政府必須“逼一下”,才能使這項工作走上正軌。讓企業認識到建筑企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根本途徑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擺脫陳舊的生產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這種轉變是徹底的轉變,是改天換地的變化。否則,建筑企業不僅不能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自身也會被淘汰。

     許多企業建議國家建筑管理部門抓緊出臺特級資質企業之外的企業科技進步條件,設置科技準入門檻,提出切實可行的硬性要求,促進更多建筑企業科技進步的實現。這樣做也是整合現有產能過剩,增強企業競爭力,做大做強建筑企業的必要條件。

     建議主管部門在制定非特級資質企業科技標準時,進行認真仔細的調查研究,深入第一線,傾聽企業的呼聲,解決企業的急難。制定的條件,讓企業“跳一跳”即可達到,不是高不可攀。待企業科技狀況有所提高后,再制訂新的標準,循序漸進,不斷提高。

     3.為企業實現科技進步創造資金環境。

     調查中,許多企業呼吁,不是我們不想實現科技進步,關鍵是資金短缺,心有余力不足。我們發現,在大連市特級企業除外的建企中,90%的企業沒有科技資金投入,就是有也是零零星星購置些常用設備。現在全國建筑企業平均利潤值在2%左右,大連市更低一些。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微利企業群,有能力實現科技進步。建筑企業強烈要求政府主管部門,把實現建筑企業科技進步所需資金,納入正常取費。這樣做,對每項工程來講能提升科技含量,對企業總體來講會獲得促進科技進步的有利條件。具體講,就是在工程造價“其他項目”或“措施項目”里增加一項“科技費用”,額度可根據工程類別為“分部分項工程計費合計”的0.4%~0.5%,最后計入總造價。如果按一般住宅類建筑,土建部分造價每平方米1500元核算,其0.4%為6元人民幣,其造價提高幅度很小。如果按照公共建筑類每平方米2600元計算,按照0.5%的科技費用記取,為13元/平方米,也不算太高。

     在清單報價中造價部分增加“科技費用”科目,看起來,是甲方加大了投入,但從效果來看,受益的卻是甲方。例如,大連市某住宅工程建筑面積為5萬平方米,按0.5%提取科技費用為30萬元。乙方利用這部分資金租用新型環保模具和購置一些先進的機具設備,改變了手工作業方式,提高工作效率40%多,節約投資數百萬元,讓甲方嘗到甜頭。他們深有感觸地說,加大工程項目科技投入,看起來施利于施工單位,實際上獲利的還是我們!這個實例告訴我們,施工企業實現科技進步的資金問題,并不難解決。關鍵是政府在政策上的關心、支持,不僅惠及施工企業,對整個基本建設也將是極大促進。

     4.建議設立大連市建筑科技進步獎,以促進科技進步發展。

     調查中,發現我市許多企業為鼓勵職工科技創新,分別建立了科技創新獎制度。如,大連筑成企業集團規定對各類科技創新發明(含工法編寫)進行獎勵:規定公司級每項3000元,省級5000元,國家級5~10萬元。另外如金廣、阿爾濱等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實行了獎勵辦法。

     國家2003年發布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允許“社會力量設立面向社會的科學技術獎”。2006年國家科技部頒發《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明確:“社會力量設獎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面向社會設立的經常性的科學技術獎”。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對社會力量設獎應當大力支持、積極引導、規范管理,保證社會力量設獎的有序運作”。國家住建部根據這一規定精神,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發起,會同長沙中聯重工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設立了“華夏建設科技獎”,作為全國建設系統科技進步最高獎,逐年評選優秀科技項目,推動全國建設科技進步。

     大連市作為計劃單列的副省級城市,又是遼寧省“建筑強市”,應該設立自己的建筑科技進步獎項。

     在設獎單位選擇上,大連市也具有相當優勢。全國知名企業萬達、億達等都是業內首屈一指的強勢企業,動輒向社會各界捐資十數億元,為社會和諧作出巨大貢獻,成為頗具社會責任的楷模。這些企業大部分起步于建筑行業。現在他們躋身名流之列,也應反哺急需發展的大連建筑業。建議大連市政府有關領導出面,動員有條件的單位設立建筑科技獎項,促進大連市建筑科技進步。

     5.推廣國家十項建筑新技術,帶動我市建筑科技進步。

     目前,我國建筑企業大部分缺乏自有技術,處于產業鏈條低端、利潤較低的施工狀態。國外先進的施工企業掌握著全球70%以上的新技術、新工藝。相比之下,我國的施工企業缺少競爭能力。不改變這種狀況,建筑業的騰飛將是一句空話。

     為促進建筑業科技進步,住建部每五年向全國推介十項建筑新技術。2010年向全國推薦的十項新技術,堅持以先進性、實用性為核心原則,包括地基基礎、混凝土技術、鋼筋預應力技術、機電安裝、防水、抗震加固等10大項108項技術。

     在現有建筑企業科技狀況下,認真落實部里推薦的十項技術,將會對企業科技進步起到推動作用。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結合十項新技術,制訂落實方案,逐年解決一些疑難問題,逐漸實現企業科技進步。采取有效措施,獎勵在落實十項新技術過程中表現突出企業,樹立標桿,帶動全面。

     行業協會應不斷舉行各類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推介會。總結注重采用四新技術、產品獲得效益企業的經驗,引導企業步入發展軌道。

     開展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鼓勵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開展小改小革,提高施工技術含量。造成一種強烈的技術氛圍,搞活科技進步。

     6.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

     自建設部1992年發布《建筑業大中型施工企業總工程師職責暫行規定》以來,我市各個建筑企業都已配備“具有工科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長期從事企業技術工作的經歷,具備高級工程師職稱”的總工程師。規定還要求總工程師要“對新技術有敏銳的接受能力,有推動科技進步的開拓與實干精神”。企業總工程師是企業實現科技進步的主抓者。企業應以總工程師牽頭,由工程師、建造師參與企業科技進步工作。專門研究企業科技進步問題,提出科技進步規劃,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制訂科技進步方案。

     從大連市建筑行業企業現狀來看,工程技術人員的比例嚴重短缺,僅為20%左右,距離國家要求相差甚遠。總工程師業已成為單純行政職務,對科技進步過問較少。實踐證明,抓好企業科技進步,總工程師應是主要帶頭人。要經常組織他們學習、研究四新技術。總結表彰先進分子,促進全面科技進步。

     要加強第一線施工人員(農民工)的培訓工作,使財政撥付的培訓款項真正發揮作用。突出計劃性、系統性和針對性。使之掌握施工基本技術,達到國家強制性規范要求標準,同時完成知識更新,逐漸掌握建筑業核心技術,具備較強技術競爭力。

     7.社會各界的支持是建筑企業科技進步的巨大動力。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業的發展將拉動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建筑業科技化問題理所當然地應得到社會支持。但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人們并不重視建筑業的科技發展,使這項工作略顯動力不足。例如,大連市政府2010年確定每年設立自主創新基金6億元,扶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但是這種優惠沒有覆蓋建筑企業,只是偏重于工業企業和高新產業。建筑企業說:“創產值、交利稅時建筑業首當其沖,扶持優惠時卻把我們忘到腦后”。建筑企業能從這種扶持中分得“一杯羹”,產業進步將會迅速提升。而這種爭取,單個企業是無能為力的。希望只能寄托于綜合協調部門,它可以集中企業意見,反映企業需求,形成合力,顯現成果。

     例如,201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于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增資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節能服務企業將享受三項稅務免征。這個政策將會促進包括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等企業在建筑節能方面的發展。當前建筑企業大部分采用高能耗、低環保的運作方式,建筑節能將是國家節能總體盤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實現節能改造由節能服務公司先期進行投入,回報會在方案改造后得以體現,用能企業基本上不需要進行過多投入,便可以進行節能改造。國家這一利好政策,對建筑業的優惠太大了。關鍵是政府有關部門要引導企業如何學習、享受這一政策。使節能服務企業與用能企業(建筑企業)有機聯姻,密切配合,找準項目,抓出成效。這樣建筑科技速度將會大大加快。

     8.實行設計、科研、材料、設備、施工一體化聯動,綜合推進建企科技進步。

     建筑企業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受制于投資商的資金支持,也受制于設計單位的設計要求,還受制于機械設備和建筑材料采用等等。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產品的需求已經從追求合適的居住、辦公環境提升到健康、綠色、環保、節能、智能等方面,建筑不再是單純的建筑物,而是融入了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對愛護地球、保護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正是這種追求促成建筑行業與科研、設計、材料、設備等行業密不可分的關系,國外早已實施的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模式(BOT)是這種需求的體現,在這方面政府、協會、各行業之間和建筑企業都有很多課題可以做。例如,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現代化高科技含量的建筑機械設備的制造,都將給建筑業科技提升帶來促進。但是這些問題的解決又不是建筑企業所能包攬的。需要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切實做好施工企業與高校和科研單位有機聯合,非常必要。這個問題呼吁了多年,實際效果不佳。政府主管部門應從聯姻、助推等多個方面“催化”,解決聯合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才能使真正有志于建筑科技的專家有用武之地,也使思賢若渴的企業找到“用武之雄”。否則只能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另外,還要加強建筑機械租賃行業建設。針對施工企業項目多種多樣、施工場所經常變換的特點,遼寧省政府提出:“要培育大型專業設備租賃企業。形成傳統與新興、高端與低端、主管和監管多業并舉、共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如果大型租賃企業不斷購置高水平的先進設備,提供施工企業租用,既可解決施工企業購置費用,又能夠滿足特殊施工的需要。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