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全國建筑業職業技能比賽移師浙江杭州的蕭山舉行鋼筋工的決賽,這個被建設部副部長傅雯娟稱之為建筑工人“群英會”的賽事,實際上還充滿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和令人回味良多的畫面。
雨中賽事興未減
從12日凌晨起,天氣一直悶熱的蕭山區開始下起了綿綿秋雨,所帶來的寒意讓不及防備的人們常常會不自覺的打著寒噤。進入賽場前,參賽選手們不得不穿上組辦單位提供的雨衣。而為了安全起見,組辦單位臨時取消了兩項需要動用電動設備的粗鋼筋比賽項目。那么這場“不合時宜”的秋雨,會給比賽帶來什么呢?有幾位選手的回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
一位來自西部省區的選手一邊用手工彎折鋼筋一邊不無自嘲地與記者調侃到,平時干活一般都是我們出汗,今天那么多的“武林高手”比賽,輪到老天出汗了。在他身邊、年齡稍長的助手似乎更冷靜些,他告訴記者,實際上比賽的條件好壞,對參賽選手來講都是一樣公平的,我們不會因此而怨言。
雖然是在雨中進行比賽,但組辦單位仍然在現場不斷地播放著優美的民歌樂曲。如果稍加體味,仍然能讓人感覺到音樂、大自然的雨聲和著選手勞作聲組合而成的一種別樣的趣味。來自山西的一位年輕參賽小伙子似乎感覺到了這種美妙。當記者的腳步在他面前停留時,他停下了正在輕聲哼唱的《康定情歌》說:如果平時的工地上也能放一些音樂就好了。
出了賽場后的擔憂
12日下午2點30分過后,雨中的現場操作比賽已經接近尾聲。在三三兩兩走出賽場的選手中,有的選手臉上仍然洋溢著興奮。但也有不少選手臉上的表情多少有些遺憾、甚至是不放心(記者事后了解到,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比賽成績都不錯)。他們在擔心什么呢?
一位來自湖北的選手這樣告訴記者,“從省里到公司里,所有的領導對我們的這次比賽都很重視,花了很多錢,很多精力。雖然他們一再跟我說只要盡力了就行,但我仍然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好一點的成績”。
福建選手游先祥告訴記者,他在廈門已經干了13年的鋼筋工,雖然這個行當很辛苦,但憑著自己的技術以及手下十幾位工友,每個月二、三千元的收入,仍然為家鄉的父老和妻兒積攢了一些財富。他還告訴記者,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的政策帶來的,是他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給的,也是他所工作的企業給的。他一直想有機會報答他們。因此,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績,他肯定感到內疚的。
更讓記者感到震撼的是一位浙江的選手的話:“現在社會上有些總喜歡這樣評論我們:“放下鋤頭,拿起泥刀”,雖然我不能肯定他們說得一定不對,但我覺得至少是不全面的。當然,口說無憑,我更想用事實來回答。這就是我特別看重比賽成績的原因。”
“希望明年還能參加”
按照四部委通知的要求,舉辦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的目的之一是加快提高建筑業一線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引導農民工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建筑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作用。記者在現場采訪時明顯感到,這個初衷確實得到了廣大一線操作工人的歡迎。
他們普遍感到,參加這個活動學到了好多先進的操作技能。來自云南的一位選手告訴記者,過去在當地一直以為自己的技術不錯,省里的選拔賽得的名次也不錯。這次真金白銀地拉出來一比試,才發現真的是“山外有山”,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也有一些選手認為,現在可以真正展示農民工能力的平臺還不是很多,職業技能比賽確實是很多農民工向往的大舞臺。如果在這個舞臺上賽出一點名堂,無疑可以為自己今后的就業掛上了一個響當當的牌子。因此,如果今年的成績不理想,明年他們還是非常希望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