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民政部在北京市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評估授牌大會,為評估等級為3A級以上的84家行業協會授牌。這是我國首次對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進行評估授牌。在84家行業協會中,有13家被評為5A級行業協會。中國建筑業協會是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唯一一家被評為5A級的行業協會。
建設A級誠信機制
中國建筑業協會秘書長吳濤認為,中國建筑業協會履行了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工作職責。
吳濤說,中國建筑業協會十分注重質量和安全工作,其前身中國建筑業聯合會于1987年設立了全國建筑工程最高榮譽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簡稱魯班獎)。到2008年底,已有1315項工程獲得了魯班獎。
“魯班獎是我國工程建設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見證,也是建筑行業不斷發展的見證。隨著一批批精品工程的建成,魯班獎受到了社會關注和認可。”吳濤說。
吳濤介紹說,魯班獎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嚴格評審,嚴格把關。從1987年第一次評選到2008年,魯班獎獲獎工程從12項增加到98項。21年來,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在急劇增加,但魯班獎評獎名額的增長幅度始終比較小,由此保證了魯班獎的權威性。
吳濤表示,魯班獎調動了建筑企業建設優質工程的積極性,推動建筑企業建設了大批精品工程。在客觀上促進建筑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市場競爭力,也使工程質量得到普遍提高。
提供A級國際服務
中國建筑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業務,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78年,我國已有建筑企業到國外承包工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央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建筑企業在國外承包工程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1年,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當時的國際建筑市場尚不成熟。同時,我國建筑企業在應用先進技術方面落后于國外同行。加入WTO為我國建筑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吳濤說,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建筑企業,中國建筑業協會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國建筑業協會積極與其他國家的建筑業協會進行交流,先后與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等16個國家的建筑業協會進行合作,為我國建筑企業搭建境外平臺。
2009年4月22日至28日,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率團赴臺灣,出席由臺灣中華營建管理協會舉辦的第8屆海峽兩岸營造業合作交流活動,使海峽兩岸的建筑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此外,中國建造師分會還與香港營造師學會合作舉辦了建筑服務領域分論壇,并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書》。
2008年9月,俄羅斯建筑業協會會長科什曼帶領訪問團來華訪問。中國建筑業協會組織我國建筑企業、設計院和有關分支機構等30余家單位,與俄羅斯代表團就俄擬建工程項目及新技術合作等議題進行商談,并簽署了會談備忘錄。此后,中國建筑業協會推薦了多家建筑企業承建俄羅斯的工程,為諸多建筑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創造了機會。
吳濤介紹說,中國建筑業協會積極為會員企業承攬國際業務提供平臺,如多次組織國內建筑企業赴古巴、智利等國考察建筑市場,與來自新加坡、哥倫比亞、土耳其、印度等國的考察團進行技術交流。
實施A級人才戰略
無論是在成立之初,還是在我國建筑業迅速發展的今天,進行技術培訓,實施人才戰略,不斷提高建筑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中國建筑業協會始終堅持的工作。
吳濤介紹說,從1988年起,中國建筑業協會就應原建設部的要求,對建筑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為我國建筑業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1991年,原建設部開展了項目經理培訓試點工作,中國建筑業協會的重點培訓對象也由原來的普通技術人員轉為項目經理。1995年,為培養出一支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經理隊伍,原建設部頒布施行了《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管理辦法》,正式將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質納入企業資質。據了解,迄今為止,中國建筑業協會共培訓了100多萬名項目經理,為我國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001年,中國加入WTO。國際市場對我國建筑業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建筑企業要走出國門,人才必須過關。從2002年開始,中國建筑業協會開始進行國際杰出項目經理的培訓工作,目前已經為建筑業培養了近百名國際項目經理。
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不斷加快,新開工工程越來越多,勞務隊伍也越來越龐大,再加上我國建筑施工人員技術水平整體偏低,質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為提高我國建筑施工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從2006年開始,中國建筑業協會加強了對施工人員的技能培訓。2006年9月,由原建設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由中國建筑業協會和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承辦的全國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隆重開幕。此次大賽旨在提高建筑業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培養一支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
推廣A級科技成果
為總結推廣奧運工程的建設經驗,中國建筑業協會開展了各種活動,推廣在奧運工程建設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吳濤總結說,中國建筑業協會制訂并實施了《“平安奧運行動”方案》,努力營造安全有序、穩定和諧的工作氛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行作出了貢獻。為確保奧運工程質量,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作為奧運場館智能化系統工程技術咨詢顧問單位,組織專家編寫了《奧運場館智能化工程建設指導大綱》《奧運場館智能化工程檢測驗收評估大綱》等文件,完成了100多項奧運場館工程科研課題,還完成了奧運場館智能化工程保駕護航方案的評審工作。中國建筑業協會項目管理委員會召開了以實踐奧運三大理念,堅持項目管理創新為主題的工程項目管理高峰論壇,編寫了《奧運工程項目管理創新》一書贈給奧運場館的建設者。
履行A級社會責任
履行社會責任是中國建筑業協會一直恪守的原則。“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主持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中國建筑業協會派出慰問團赴災區慰問參加抗震救災的建筑企業職工,并在救災現場發放了21萬元慰問金。同時,中國建筑業協會給四川省建筑業協會、華西集團發去了慰問信,向會員單位和全國建筑企業發出了抗震救災倡議書。
吳濤介紹說,中國建筑業協會的職工積極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中國建筑業協會撥款73萬元,在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榮山鎮(原花園小學舊址)捐建了學校,并委托廣元市建設局和廣元市建筑協會監管工程。中國建筑安全分會緊急組織專家編制了《地震后建筑施工現場復工安全常識掛圖》,免費寄送給在地震災區工作的建筑企業。有關分支機構開展了關于建筑工程強制性標準的培訓工作。
吳濤作為中國建筑業協會代表,在領取了民政部授予的5A級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榮譽證書后表示,中國建筑業協會將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的領導下,在廣大會員單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履行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工作職責,高質量、高水平地服務于建筑行業、服務于建筑企業,為我國建筑業的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