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徐義屏副會長在建筑新技術在建筑工業化中的推廣應用技術交流與現場觀摩會上的講話

  • 來源:
  • 點擊量:30,319
  • 發布時間:2013-06-28
  • 分享到:
各位代表,同志們:
  為總結推廣建筑工業化新技術,促進建筑業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由中國建筑業協會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建筑新技術在建筑工業化中的推廣應用技術交流與現場觀摩會今天在天津召開。我代表中國建筑業協會向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同志和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給予本次會議大力支持的天津市建筑業協會和天津住宅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借此機會,我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我國建筑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宏偉目標,為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動力。城鎮化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部署都為建筑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特別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要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積極穩妥地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無論是建設住房、學校、醫院,還是建設城市配套設施和生態治理,都離不開建筑業的發展。因此從宏觀上講,建筑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建筑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當前經濟發展的態勢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社會各方面對建造水平和服務品質的期望不斷提高,節能減排的要求加大,而建筑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國內外建筑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從統計數據看,2012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135303億元,同比增長16.2%,但增長幅度比2011年降低了5.7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兩年放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建筑勞動力資源趨于緊張,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提高。目前,建筑業一線操作人員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富余勞動力,而且年齡偏大。相比其他行業,建筑業屬于苦、累、臟、險、收入低的行業,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建筑業“用工難”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
  要解決這些問題,建筑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建筑業要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著力用先進建造、材料、信息技術優化結構和服務模式。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壓縮和疏導過剩產能。” 這段話提出了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途徑,這就是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的建筑業,實現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綱要關于建筑業的指導方針,值得我們認真領會,切實貫徹落實。
  二、我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狀況
  所謂建筑工業化是指以構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模式,以設計標準化、構件部品化、施工機械化為特征的建筑生產方式。推進建筑工業化,對于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提高建筑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降低資源消耗,保護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筑工業化不是一個新生事物。早在1956年5月,國務院就作出《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指出:“為了從根本上改善我國的建筑工業”,必須“逐步完成向建筑工業化的過渡”。1978年,原國家建委召開了建筑工業化規劃會議,會議要求到1985年,全國大中城市要基本實現建筑工業化,到2000年,全面實現建筑工業的現代化。1995年,建設部發布了《建筑工業化發展綱要》,提出了兩步走的發展目標。
  上世紀80年代,建筑工業化的試點工作主要是圍繞以大板建筑為重點的墻體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來說進展不大。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程度很低,現場濕作業多,勞動強度大,浪費非常嚴重,建筑標準化工作滯后,相應的部件標準化、通用化程度低,新型建筑結構體系仍然處于摸索階段。而國外的裝配式建筑一直處于發展過程中,已從最初的追求經濟、快速的施工模式,發展為施工質量高、結構性能好、環保指標高的現代化建筑體系。目前,預制裝配式結構在混凝土結構建筑中所占的比例,美國約為35%,歐洲約為35%—40%,新加坡、日本則超過50%。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建筑預制裝配化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國的建筑構配件設計和生產仍處在自發的發展階段,標準化程度較低,建筑構配件的市場適應性、通用性和配套性不充分。
  第二,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缺乏,研發工作滯后。盡管國內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預制裝配式木結構建筑、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等方面都在開展體系研發和技術攻關,但還處于初級階段,行業內也沒有形成供企業初期發展需要的公開體系。
  第三,社會對建筑預制裝配化的認識不足。由于傳統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的低水平、低質量,使得人們對這類建筑心存疑慮,相應的技術發展和工程實踐幾乎停滯。但在美國、日本等地震高裂度國家,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建筑仍然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地震中表現優異。
  第四,建筑預制裝配化發展機制不盡合理。它的建筑結構體系研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使得不少企業望而生畏。少數企業只得靠自己在市場上不斷摸索,才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模式。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物質技術基礎顯著增強,同時勞務用工有緊缺的趨勢,人力成本不斷加大,節能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推進建筑預制裝配化顯得尤為必要。一些地方也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如上海市于2011年6月發布了《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建設交通委等關于推進住宅產業化若干意見》,提出“爭取2015年整體式住宅當年裝配面積占全市住宅開工總量的20%左右,逐步實現全市新建公共租賃住房和內環線以內新建住宅全面推行裝配整體式住宅方式,同時,單體住宅結構的預制裝配率達30%以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去年12月頒發了《關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全省預制裝配式建筑(PC建筑)開工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單體建筑預制裝配化率(PC率)達到30%。
  三、推進預制裝配化意義重大
  推進建筑預制裝配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建筑預制裝配化是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我國建筑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同其他行業和發達國家同行相比,我國手工作業多、工業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低、工人工作條件差、質量和安全水平不高、建造過程能源和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長期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很大,而且勞動力充足,人工成本低,企業忙于規模擴張,沒有動力進行工業化研究和生產;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造水平和服務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勞動用工成本不斷上升,傳統的生產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向新型生產方式轉軌。
  第二,建筑預制裝配化是實現綠色建造的重要途徑。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就業容量大、產業關聯度高。但另一方面,我國的建筑能耗占到國家全部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已經成為國家最大的單項能耗行業。推行預制裝配化,可以節約資源,減少建筑垃圾,減少建筑施工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為實現“四節一環保”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建筑預制裝配化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我國建筑業發展迅速,但工程質量參差不齊,質量和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的傳統現場施工方式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實行建筑預制裝配化,將絕大部分構配件在工廠預制,現場采用流程化、裝配化的連接、安裝技術,可以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提高工程建造技術的穩定性,保障工程質量。
  第四,建筑預制裝配化有助于提高我國建筑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當今社會,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在技術上是一種革命性的跨越式發展。信息技術也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體現在BIM技術在建筑業中的應用。BIM技術的應用使我國工程建設逐步向工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促使工程建設各階段、各專業主體之間在更高層面上充分共享資源,有效地解決設計與施工脫節、構配件與建造技術脫節的問題,實現科研、設計、開發、施工等各環節的深度融合。以設計標準化、構件預制化、裝配式施工為特征的建筑生產方式從一定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建筑業技術和管理水平。
  總之,建筑預制裝配化是建筑業發展的大趨勢,它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水平,優化產業鏈上的資源配置,促進社會生產力加快發展;同時,建筑預制裝配化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希望我們建筑業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各位同仁,認真研究它的發展趨勢,加強技術交流和合作,積極推進示范項目建設,為提高我國建筑業發展水平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