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汶川、北川、映秀、綿竹等地名被全國乃至全世界熟悉。5年來,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危難中崛起、堅強奮進,先后經歷了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的考驗,在一次次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中大顯身手、不辱使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13年4月20日,無情的自然災害又一次降臨到川蜀大地,又一次嚴峻的考驗擺在了四川建設者面前。
快速啟動預案
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四川省蘆山發生了7.0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達13公里,震中距成都約100公里。成都、重慶及陜西省的寶雞、漢中、安康等地均有較強震感。據雅安市政府應急辦通報,震中蘆山縣龍門鄉等地99%以上房屋垮塌,災區學校、醫院等重要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停水停電,受災群眾生活無法維持。
雅安告急!蘆山告急!寶興告急!天全告急!一個個揪心的消息震驚著世人,也牽動著大家的心。面對無情的災變,四川人不能退卻,更不能趴下。站直了,挺住腰,披荊斬棘!受災群眾、政府機構、愛心團體立即行動起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地的幫助支持和軍隊的大力援助下,四川人再次展現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堅強信念。四川再一次成為了全國矚目的焦點。
蘆山地震發生后,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迅速啟動《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成立了以廳長何健為指揮長、副廳長于桂為副指揮長、其他廳領導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相應工作的應急指揮部。廳機關處室、廳直屬單位的干部職工迅速返回工作崗位,按照《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地震應急預案》和工作職能,快速開展各項工作。9時30分,何健在廳機關辦公樓主持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蘆山強烈地震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緊急奔赴災區
隨后,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搶險救援工作全面展開。4月20日11時,住房城鄉建設廳派出總工程師殷時奎帶隊,由廳標準定額處、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等單位有關領導會同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10多名專家組成先遣組,趕赴蘆山地震災區查看災情,重點對醫院、學校、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建筑開展應急評估工作。當時,通往災區道路堵塞、險象環生,殷時奎一行艱難挺進,采取汽車、摩托車轉運加徒步方式行進,輾轉滎經縣、天全縣。20日18時抵達蘆山縣城,迅速投入工作。他們先后對蘆山縣人民醫院、縣中學、縣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建筑進行了初步應急評估,得出了“主體結構未受損壞,可以正常使用”的結論,對蘆山縣搶救急重傷員、安置受災群眾、恢復社會秩序起到了關鍵作用。22日,蘆山到寶興的道路初步搶通,殷時奎隨即帶領先遣組,冒著隨時發生余震的危險,伴著沿途塌方不斷滾落的飛石,趕到寶興縣靈關鎮和寶興縣城。他們顧不上安頓行李,來不及準備干糧和飲水,就立即投入到應急評估工作中,對7所學校和4個醫院進行應急評估,以最短時間拿出了可靠的評估結論。
在應急評估先遣組出發的當天下午,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迅速成立了以副廳長譚新亞為組長的災情應急評估和房屋安全鑒定工作組,廳建筑業管理處、勘察設計科技處、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緊急協調,調集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省建筑設計院、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150多名建筑結構安全鑒定和應急評估專家,整裝待命,隨時出發。
4月21日,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的24個震后房屋應急評估工作組專家組在譚新亞、副巡視員李文泉的率領下,奔赴地震災區,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站長肖軍,黨支部書記任兆祥,副站長向學、王洪發等人全部編入專家組并擔任小組負責人,還專門抽調總工程師周密等8人具體負責聯絡協調和信息匯總上報。到達災區后,譚新亞進行了簡短動員演講,要求大家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不辱使命,不負期望,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圓滿完成震后房屋應急評估工作。隨后,全體職工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一線。在接下來的10多天里,這些應急評估專家,冒著隨時發生余震的危險,不顧房屋隨時倒塌的危險,將個人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克服艱難險阻,表現了驚人的鎮定和堅強。
開展評估鑒定
評估鑒定的難度很大,內容細致復雜,包括房屋主體是否傾斜、房屋基礎是否不均勻沉降、房屋主體結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以及室內水電設施是否遭到破壞等內容。哪些建筑物不得靠近,哪些房屋可以入住,專家組必須深入情況不明、危險不清的房屋中,盡快作出鑒定結論,以便當地黨委政府盡快安置肉體飽受磨難、心智幾近崩潰的上百萬受災群眾。
這支由結構、監理、檢測、鑒定專家組成的震后房屋應急評估工作組,分別來自全省23家工程監理、質量檢測、安全鑒定和建筑設計單位,多數人曾經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0年“8·19”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修救援中戰功卓著。在評估過程中,大家繼續發揚抗震救災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不畏艱險、頑強拼搏、連續作戰,有的因喝不上水嘴唇干裂,有的一天只吃了一頓飯,累了困了,就只能在路邊打個盹,多數專家每天休息時間不到5個小時。在災區城鎮的大街小巷,對危險建筑標注停止使用、須加固建筑標注暫停使用、安全建筑標注可以使用,分別用“紅、黃、綠”標識,讓災區群眾一看就清楚,起到了“生命線”的作用。通過連續奮戰,先后對受災學校、醫院建筑物和橋梁、水廠等公共建筑進行評估鑒定。共有395名應急評估專家參與災區應急評估和安全鑒定,完成應急評估各類建筑物3000余幢。為抗震搶險、適時安置受災群眾和災后重建等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使受災地區一大批單位尤其是醫院、學校、黨政部門和人民群眾及時住進了沒有安全隱患的房屋。尤其是對“5·12”地震后重建的建筑質量拿出了科學權威的評估結論,及時澄清了社會上的一些不實傳言,消除了民眾的顧慮,促進了災區社會秩序和生產生活秩序的盡快恢復和穩定,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全力保障急需
地震造成災區市政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災區群眾面臨入廁難、飲水難、用氣難等急迫問題,必須刻不容緩地加快市政設施維修和建設,保障災區群眾急需。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一方面加緊編制《移動公廁及配套設備應急方案》、《搭建臨時公廁工作方案》,調集全省部分市政單位的力量,加緊進行受損自來水廠和供水管網以及供氣管網的搶修;另一方面緊急向住房城鄉建設部請求援助,部城建司高度關注災區污水垃圾處理及環衛設施受損情況,在第一時間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做好了向災區選派專家和無償援助移動公廁等市政公用設施設備的準備工作,并對救災期間做好市政設施保障、建筑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等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23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從沈陽水務集團調遣的兩臺凈水車、1臺管網檢漏車、1臺指揮車、1臺工作車,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調遣的1臺應急水質檢測車,通過北京市水務局從北京市自來水集團調遣的10萬片二氧化氯消毒藥以及27名專家和技術人員,經過連續3天的長途跋涉,抵達災區。大家顧不上休息,就迅速組織開展設備安放地點選址以及電源、管網的敷設工作,連續奮戰兩天兩夜,3臺大型移動式飲水設備安裝完畢投入使用,為解決災區群眾飲水發揮了重要作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及時組織協調,向蘆山、寶興調運移動公廁、垃圾桶、垃圾車、灑水車、吸糞車、多功能掃地車等各類環衛設備,改善災區的環境衛生條件。截至4月25日,地震災區群眾基本用水和燃氣供應得到保障。(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