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料具站從料具加工、配送入手,發明了4種小機具,不但為項目部節約了成本,而且有的還獲得國家專利。
一是鋼管轉運車。在日常工作中,料具站的鋼管運送量大,這些鋼管重量重、長短不一,運輸起來費時費力。針對這一情況,料具站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反復研究,發明了鋼管轉運車,破解了這一難題。鋼管轉運車利用杠桿原理,將鋼筋捆綁后放置于兩個車輪之間的橫梁上,并在鋼管兩端巧妙地設計了鋼絲套索,便于吊裝。整車構造簡單、科學,操作方便,大大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后來,料具站還對鋼管轉運車進行了技術升級,加寬了車身,調整了力矩。這一革新不但滿足了不同尺寸的鋼管轉運需求,而且使運轉效率提高了3倍多,深受工人們喜歡。目前,鋼管轉運車已獲得國家專利。
二是料具調直機。以前在鋼筋調直操作中,需要兩名工人用千斤頂進行操作,但無法確保鋼筋的垂直度符合標準。同時操作過程復雜,每天只能將30根鋼筋調直。為滿足不同料具的加工需求,料具站發明了兩種料具調直機,分別采用機械原理和液壓原理制作,節省了人力,也保證了鋼筋垂直度符合標準。現在,兩名工人每天能將100多根鋼筋調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鐵環加工機。以往加工鐵環采用的是最原始的人工旋轉法,兩人合作每天只能加工300個左右。采用鐵環加工機后,兩個人每天可加工1500個以上。
四是鋼管包裝架維修平臺。用氧氣烤和用大錘砸是傳統的矯正變形鋼管包裝架的方法。由于不便于固定,要維修多次才能修復一個鋼管包裝架,每人每天最多修復40個左右。采用新工具后,實現了機械化操作,每人每天可修復鋼管包裝架150個左右。
該料具站發明的這4種小機具,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些小發明、小創造被成功轉化為生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成本。(來源:《中華建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