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黃渚鎮王臺災后異地集中安置小區里,重建戶魏炳乾正在自家的新房前查看工程隊施工。“每天都來看著,天黑才回家。”魏炳乾告訴筆者。
群眾大會競標選出的建筑公司、村民“理財小組”妥善管理的重建補助資金、自己抓鬮分到的新房房址,甘肅省隴南市“8·12”特大暴洪災害最重災區黃渚鎮重建中實行的一系列“自主重建”政策,讓受災群眾“說了算”,而另一個重建政策——“我的重建我‘監理’”,更是真正讓受災群眾自己當了重建的主導。
2010年8月12日,甘肅省隴南市遭遇特大暴洪災害,其核心災區成縣黃渚鎮全鎮10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4051戶、13340人全部受災,16人被洪水奪走了生命,整個鎮幾乎被暴雨從山上帶下來的樹木、石塊及淤泥吞沒。經過1年的重建,這個小鎮基本恢復了以前的秀美,寬闊平坦的通鄉油路、枝葉招展的行道樹仿佛在邀請人們前來,而鎮里熱火朝天的重建場面,更是盡洗受災時的慘狀。
在黃渚鎮王臺災后異地集中安置小區里,8個建筑公司正在同時施工,機械轟鳴、工人穿梭,不少群眾也在幫忙。這個小區是黃渚鎮最大的重建安置小區,包括4個集中安置點、180戶,全部為帶院落平房,集小區道路、供排水、綠化、市場等配套設施為一體。
“這些幫忙的群眾是監督施工的,戶主是工程最大的‘監理員’。”黃渚鎮委書記尚步才指著工地上的群眾對筆者說。
尚步才介紹,黃渚鎮共有災后重建戶420戶,其中無生產資料、無生活來源、無房的“三無”重建戶204戶,根據甘肅省的政策,“三無”重建戶每戶補貼7.5萬元,異地集中重建,其他的重建戶按照農村和城鎮戶口,分別補貼2萬元和2.5萬元。根據重建標準,選擇3間戶型的“三無”重建戶每戶只需自籌1萬元,選擇4間戶型的只需自籌2.3萬元便可入住新房。
“重建一定要建出能住幾代人的房子。”尚步才說。為了讓重建戶住上質量可靠的新房,黃渚鎮委、鎮政府經過反復討論,決定實行“我的房子我重建”政策,充分發揮群眾的主導作用,所有重建工作均交由重建戶和建筑公司完成,政府重點做好協調服務。
尚步才介紹,重建的選址、規劃工作做完后,便通過抓鬮將房址分到戶,所有建筑工程公司均由群眾大會進行招標選出,房主和監理人員一起對建筑質量進行監督,房屋建設的每一步完工后,必須讓房主滿意并簽字,工程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建筑施工。
“每天看著自己的新家保質保量地蓋起來,感覺有盼頭。”正在幫著工人抬鋼筋的重建戶魏仁杰笑著說。魏仁杰前幾天剛在工程驗收表上簽過字,現在他的新房已經進入主體工程建設。他告訴筆者,現在每天都來看著工程隊施工,除了工程監理人員的監理外,水泥的標號對不對、鋼筋的型號符不符合圖紙要求等問題,都要仔細過問。
重建工作交給群眾和建筑公司,充分發揮了重建戶的主導作用,但政府的協調、服務工作壓力驟增。圖紙和實地有誤差、重建戶想改戶型、工程隊和重建戶意見不一……每天都有群眾和工程隊上門反映各種問題。為了做好協調服務,黃渚鎮黨委和鎮政府干脆將辦公地點搬到了工地,每天早上8時定時召開協調會,針對反映的問題,現場拿出解決方案,當天解決。
重建補助款的使用也是重建中的大問題。尚步才介紹,為了保證專款專用,黃渚鎮每個村由群眾推舉3人成立村民“理財小組”,政府補貼的重建資金按工程進度打到村民戶頭上,銀行存折由村民“理財小組”統一管理,自籌部分也按照工程進度由重建戶上繳到“理財小組”。
“重建資金采用‘三聯單’的方式,在每個工程段完工時,必須由政府、理財小組、村民3方簽字才能撥付工程隊,既保證了重建資金的專款專用,又保證了村民自籌款的按時交納。”黃渚鎮人大主席團主席李洪露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明白的。”李洪露說,讓重建戶主導重建,有效地解決了重建進度和重建質量的矛盾,同時也提高了大家參與重建的積極性,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
尚步才介紹,目前黃渚鎮420戶重建戶的災后重建工程全部開工,預計9月底完成主體工程,11月底前全部入住新居。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