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日前出臺。《指導意見》指出,中原經濟區是指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以中原城市群為支撐、包括河南全省和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其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指導意見》強調,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農業生產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解決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不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道路,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
根據《指導意見》,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協調發展,為全國其他同類地區積累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省發展,與全國其他地區同步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即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的創新區。
《指導意見》確定了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增強,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資源節約取得新進展,初步形成了崛起勢頭強勁的經濟區域。到2020年,糧食生產優勢地位更加鞏固,工業化、城鎮化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建設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良好、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區。
《指導意見》全文約15000字,共分10個部分,包括總體要求;著力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保障水平;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弘揚中原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規模;保障措施等。
根據《指導意見》,河南省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建設:
把河南省建成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指導意見》指出,應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發展水平,完善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發展壯大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等新型產業,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務業。支持發展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會展、服務外包、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突出發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整合旅游資源,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文化體驗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游業,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設中原歷史文化旅游區、黃河文化旅游帶和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帶等一批重點旅游景區。
建設伏牛山、桐柏大別山和太行山山地生態區。《指導意見》指出,應構建生態網絡體系。依托山體、河流、干渠等生態空間,構建區域生態網絡,建設黃河中下游、淮河中上游生態安全保障區。支持實施生態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等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建設伏牛山、桐柏大別山和太行山山地生態區。推進平原沙化治理和防護林建設,建設平原生態涵養區。加強黃河濕地保護,建設沿堤防護林帶和沿黃生態涵養帶。打造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建設中線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推進礦區生態恢復治理、煤礦塌陷區治理和農村土壤修復,支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外來物種防控。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丹江口庫區生態補償機制和淮河源頭生態補償機制。
加快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的建設。《指導意見》指出,應成立金融機構,開拓金融市場,推出金融產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加快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的建設,適時申請開展電子商務國際結算業務。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推動保險業創新發展,進行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試點。支持鄭州市進行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指導意見》指出,應構建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網絡。加強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網絡的建設,增強通達能力,加強與沿海地區和周邊經濟區域的交通聯系,構建網絡設施配套銜接、覆蓋城鄉、連通內外、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開工建設鄭州至萬州鐵路,研究規劃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的快速鐵路通道,逐步構建促進大區域間高效連接的鐵路通道網絡。推進中原城市群間的城際鐵路網建設,加快內蒙古西部至華中地區的鐵路煤運通道建設,完成南京至西安等鐵路復線的電氣化改造工程,打通多條出海運輸通道。支持發展通用航空,適時試點開放低空空域。構建內連外通的高速公路網,進行京港澳、連(云港)霍(爾果斯)等高速公路的擴容改造。建立國家級區域公路交通應急救援和路網協調中心。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標準,加快縣鄉道改造工程和農村連通工程等的建設。推進淮河、沙潁河、渦河、沱澮河等跨省航道的建設。
推進“鄭汴(鄭州和開封)一體化”,實現電信、金融同城。要推進教育、醫療、信息資源共享,實現電信、金融同城,加快“鄭汴一體化”進程。 《指導意見》指出,應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提升鄭州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發揮洛陽區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強各城市間的分工合作,形成交通一體、產業銜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加快鄭汴新區的發展,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三化”協調發展先導區,使鄭汴新區成為中原經濟區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推進教育、醫療、信息資源共享,實現電信、金融同城,加快鄭汴一體化進程。加強鄭州市與洛陽市、新鄉市、許昌市、焦作市等毗鄰城市的高效聯系,實現融合發展。推進城市群內多層次城際快速交通網絡的建設,建成沿隴海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和全國重要的城鎮密集區。 (來源:《中華建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