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于11月16日公布。《規劃》總結了該市“十一五”時期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時期新特征和新需求,提出了“十二五”基礎設施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安排。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基本實現國際航空樞紐和亞洲門戶功能;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網,總里程約1100公里,實現城市軌道交通成網運行,運營總里程達到660公里。
規劃明確提出,2015年前北京新機場力爭建成一期主體工程,逐步確立國際航空樞紐及中心地位,構建多機場航空布局,實現多層次、多樣化的航空服務,支撐世界城市建設的要素流動需求。規劃提出,同步規劃建設北京新機場外圍交通及市政配套設施,建立北京新機場與中心城區、首都國際機場快速聯接通道,實現新機場半小時通達中心城區,為打造北京第二個臨空經濟區創造條件。同時,為滿足北京新機場運行的需要,“十二五”時期還將遷建南苑機場,與北京新機場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打開北京南大門,探索新南苑機場軍民合用。
針對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提出,今后5年加大建設力度,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適時啟動市郊鐵路建設,圍繞軌道交通優化地面公交線網,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提高換乘效率。全面完成城市軌道交通近期規劃線網建設,建成地鐵6號線、7號線、8號線二期、9號線、10號線二期、14號線、15號線、S1線、昌平線二期、西郊線等,基本形成“三環、四橫、五縱、八放射”的城市軌道交通網。同時加密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線網,新規劃、建設一批中心城區、重點功能區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建成8號線三期、16號線、海淀山后線、燕房線等線路,結合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區優化地鐵站布局設置,便利市民出行。到2015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累計達到660公里,四環路內線網密度達到0.94公里/平方公里,四環以內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達地鐵站點。
規劃還提出,北京將在2015年率先全面邁入高鐵時代,進一步鞏固全國鐵路主樞紐地位。今后5年打造以北京為中心的城際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完善與津冀晉蒙等省區市的交通聯絡體系,通過建設京滬高鐵、京石客專、京沈客專、京張城際、京唐城際、京九客專等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大幅提高北京對外交通能力。同時,建設京臺高速北京段、京昆高速、京新高速(五環至六環)、110國道二期、109國道、京密高速等高速公路。配合河北省、天津市加快首都外環線高速公路建設。市域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約1100公里,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三環十二放射”高速公路網絡。(來源:《建筑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