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十二五”將推進建筑業法制化進程

  • 來源:
  • 點擊量:17,539
  • 發布時間:2011-12-13
  • 分享到:

  提高建筑業法制化進程是“十二五”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過去的“十一五”時期,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為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使得工程建設成就輝煌,產業規模創歷史新高。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政府監管力度不夠。根據“十二五”規劃內容,“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基本建設規模仍將持續增長,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入發展,為建筑業“走出去”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十二五”時期將是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建筑市場在繁榮發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建設單位違反法定建設程序、任意壓縮工期、壓低造價,承包單位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缺乏安全生產知識、違章指揮、違章作業,以及監督不到位。這些問題致使建筑市場秩序混亂,給工程質量安全埋下了隱患,導致了重大安全、質量事故不斷發生,也將阻礙建筑業的進一步發展,不利于我國的經濟長期發展。

  針對這一現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于今年7月6日下發的《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明確建筑業在“十二五”時期將以“強化質量安全監管”以及“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作為主要任務。我國也將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盡快與國際接軌,依法管理建筑市場,明確權利義務,加大監督力度,協調監督管理,規范建筑市場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在此形勢下,建筑業企業要在整個建筑市場中以及在“走出去”戰略中謀求發展,順應管理法制化和法制建設將是大勢所趨。

  建筑業企業管理的法制化和法制建設目的,在于使建筑業企業通過加強自身的管理,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利益、規避風險。現下,很多建筑業企業都不具有法律風險意識,只有在問題發生了,糾紛產生了,受到損失了,才尋求法律幫助。又由于過程中,未注意保存證據,大部分情況下都無法完全挽回損失。而且,建筑業企業的無序管理,使得建設項目的各個階段都存在風險,如果只是事后挽救,企業法律工作將面臨疲于應對的境況。但是,如果建筑企業及早研究風險控制,提高法律意識,以最可行、最具有可操作性的企業法律風險管控體系建立為突破點,推進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筑起法律風險“防火墻”,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的發生,保護自身的利益。

  建筑業法律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我國已基本建成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有關建筑業的法律體系還有一個薄弱環節,許多必須要有的法律法規目前仍空缺。

  我國的建筑業法律體系中,主要包括《建筑法》、《合同法》、《招標投標法》等法律,其中《建筑法》為該體系中的核心。我國現行《建筑法》于1997年11月1日頒布,自1998年3月1日實施以來,在規范建筑市場行為、促進建筑業改革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建筑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建筑法》已不能完全適應建筑市場發展的需求,它在監管力度、維護建筑市場秩序、規范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實際上,有識之士呼吁《建筑法》修訂已有多年,但《建筑法》的修訂仍然進展緩慢。我國建筑業法律體系亟需《建筑法》的及時修訂及其相關立法的完善。

  面對建筑行業的立法體系建設問題,整個建筑業企業都應當積極行動,大力推進行業立法。為彌補《建筑法》已不適應建筑市場需求又一時難以修改的尷尬局面,在廣大建筑界有識之士的不斷呼吁和建筑業企業的強力推進下,最高院于2002年6月27日施行了關于工價款優先受償權的司法解釋,2005年1月1日施行了《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施工合同法律適用尤其是工程造價問題的矛盾。但整個建筑業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僅靠最高院的一、二個司法解釋是無論如何不夠的。

  因此建筑業全行業,尤其是高層領導和大型企業的總法律顧問們要大力推進行業立法的進程。目前,國務院正在制定《建設市場管理條例》,經幾易其稿已逐漸完善。《建筑時報》曾刊出文章,呼吁制定我國有關工程造價的法律也已有了明確的答案,《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條例》也已擺上國務院“十二五”期間的立法計劃,如果以建設部107號文件和財政部、建設部的369號為主要內容的造價管理條例能夠盡快出臺,無疑是整個行業解決拖欠工程款老大難問題的福音。由于立法進程所限,許多問題還急需有執行效力的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才能解決,據悉,最高院正在制訂第二個有關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釋,以解決有關施工合同糾紛的準確適用法律的具體問題。企業應高度關注上述各項法律規定的立法進度,積極參與推進相關法律規定的早日出臺。

  建筑業企業的法務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亟待大力加強

  ——“十二五”期間,廣大的建筑業企業要把企業法制建設和法務能力的提升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工作,領導層首先要提高認識并采取實際行動和有效措施,提高企業的合同管理質量和抗風險能力。由于國家立法滯后、建筑管理市場不規范,以及企業的合同管理存在的欠缺和疏漏,我國建筑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其中不少是疑難復雜的法律問題,集中反映在中鐵建設麥加輕軌項目的巨虧和上海施工現場的11.15大火這兩大案例。這兩個案例問題的發生實質,均是由于企業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疏于作好法律風險控制造成的。建筑業企業應從中吸取教訓,重視提高合同管理質量,提高法律風險的預防和控制的全過程防控能力。

  ——建筑業企業加強法律過程控制和合同的全過程管控,是“十二五”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建筑市場的現狀顯現出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的狀態。建筑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于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發展模式粗放,工業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為順應“十二五”規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建筑業企業需提升其管理能力。可以遵循“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為主,事后補救為輔”的原則,把法律事務工作嵌入企業管理全過程,通過全面的加強法律過程控制以及合同的全過程管控的管理形式,使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強化。

  ——新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對工程索賠實行過期作廢制度,應引起建筑業企業領導的高度警示并及時制訂應對對策。對1999出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對承發包雙方索賠期限不統一的問題,新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18條“索賠”,把承發包雙方的索賠期限都規定在28天內,逾期不提出視為放棄索賠,喪失要求追加付款和(或)延長工期的權利。這是對1999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根本性改變,應引起承包人的高度重視并據此加強工程合同的索賠管理,及時制訂應對對策以維護自己正當權益,避免損失。

  ——建筑業企業面對立法不完善的對策是加強合同管理,提升法務能力和法律風險管控能力。鑒于目前的建筑業立法不夠完善、比較滯后的實際情況,由于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度出臺有先后以及由不同的部門起草,法條本身具有不嚴整、不縝密、不銜接的問題;又由于建筑行業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使得廣大企業目前只能面對建筑業配套法律、法規滯后,立法存在疏漏及缺陷的局面。因此,企業應當大力加強“兩個人的法律”即合同的審查和履約管理,以合同約定界定是非、以證據證明事實是防范糾紛和處理糾紛的重點。正因為如此,建筑業企業應加強合同管理提升法務能力和法律風險管控能力。現實情況是,建設單位管理比較規范,一般具有項目管理的經驗,但更為重視合同條款控制,而疏于合同履行控制。而施工單位為承接工程,往往只能接受不公平的條款,又不具備在合同履行中化解不公平條款帶來的風險的能力,法律意識和證據意識淡薄,施工項目缺乏風險控制。

  ——上海市政府吸取“11.15”大火教訓制訂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建筑市場加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意見共22條。此“22條規定”應引起所有建筑業企業的重視并作為管理要求。每一條意見都是圍繞著上海大火暴露的問題而來,在這“22條新規”中,十個方面的建筑市場頑疾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堪稱建筑市場管理的十大亮點。各地建筑業企業均應借鑒上海大火教訓,吸納上海“22條新規”的經驗,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建筑時報)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