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海海洋論壇”在浦東新區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召開。
“進一步加大對海洋產業扶持力度,鼓勵支持海洋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端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肖貴玉在論壇上如是說。
上海把重心放置于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身上。在“上海海洋論壇”開幕前的項目開工儀式上,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周慶海宣讀了批復,認定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為國內首家“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這是國內唯一,也是首個示范基地。
批復要求該基地“(要)在海洋科技創新產業化和新興產業聚集發展方面先行先試,使示范基地成為此次科技興海戰略培育海洋高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依托,為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包括同濟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海底過程與觀測研發項目、中國風電集團東海風場研發運營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項目均已落戶當地。
以往,上海在發展海洋經濟方面,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科技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溫泉教授認為,上海在海洋產業上的發展增速落后于其它地區,預計未來5-10年其他地區會趕超上海。
據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上海方面將把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海洋信息服務等產業作為上海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華芳在論壇上透露了三個具體的推進措施:大力推進海洋高新技術示范運用和產業化;加強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的開發;培養和引進各類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體,特別是鼓勵央企、國企、外企、民營企業各類資本投資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不過,與江浙為鄰,上海自身腹地較小,試圖在合作中將研究成果輻射到周邊地區,也通過周邊地區擴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要充分利用長三角,尤其是浙江海洋資源優勢,發揮浦東新區在長三角地區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的綜合優勢,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動發展為抓手,加強跨省市合作與分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上海臨港產業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浦東新區副區長朱嘉駿在論壇上說。
目前,浦東方面正設想與舟山群島新區進行合作,“在港口航運,現代海洋產業、海洋旅游、海洋漁業、海洋科技教育、海洋生態環境等方面實施優勢互補” 朱嘉駿表示。
據本報記者了解,浦東方面正在設想在舟山群島區域設定特別合作區,“舟山群島新區承擔社會管理責任,同時將經濟權限和部分產值、收益歸浦東。或者,也可以鼓勵浦東新區產業園區、企業集團通過資本運作,以持股的方式參與舟山群島新區的開發。”
另據本報記者獨家了解,舟山方面計劃建設一條大橋直接連接上海洋山港,與上海東南部進行對接。這使得舟山以及上海東南部融入沿海大通道行列內。(21s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