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四川省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努力緩解能源資源約束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四川省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十二五”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對四川省建筑領域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和總體要求、優化建設領域發展方式、作好建筑節能重點工作、加強節能減排管理、推進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強化節能減排監督檢查、加強節能減排能力宣傳教育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可操作性較強。
日前,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向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確保完成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目標。各市(州)要對本地區既有建筑進行建筑狀況調查、能耗統計,確定改造重點內容和項目、制定改造規劃和實施計劃,研究適合本地實際的經濟和技術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工作計劃,并于2012年5月1日前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規劃和實施計劃上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明確工作目標強化責任管理
《方案》總體要求是: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加強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為重點,以技術進步為支撐,推廣新材料、新技術,重點抓好發展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工作,通過加強行政監管、注重因地制宜、完善標準規范、全方位落實建筑節能措施,提高全省建筑節能水平。
《方案》明確建設領域節能“十二五”工作目標是:城市規劃區內城鎮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含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須全面嚴格執行國家節能50%的設計標準。鼓勵農村建筑參照執行國家節能50%的設計標準。加強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推動節能改造與運行管理,到2015年年底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10%,全省實現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實心頁巖磚的使用量不超過25%,全省新型墻體材料的使用比例平均達到75%的目標。《方案》提出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明確減排目標:到“十二五”末,全省基本實現所有縣和重點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全省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20萬噸,新建配套管網約2萬千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新增城鎮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5萬噸,城市生活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方案》在優化建設領域發展方式方面要求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建筑節能工作的領導,尚未組建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要盡快完善機構,落實專職人員,及時開展工作。同時,加強節能減排的監管力度。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施工過程中擅自降低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行為的監督和查處力度,還要進一步推進建設領域能源結構調整。結合本省實際,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發展。
涵蓋多個方面推動建筑節能
在作好建筑節能重點工作方面,《方案》提出進一步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繼續完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科學地開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啟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抓緊編制四川省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對接中央預算內資金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網“以獎代補”資金,推進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
在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工作方面,《方案》提出,一要強化建筑節能監管手段,加大處罰力度,確保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在95%以上。全面推行民用建筑節能信息公示制度,在“十二五”期間,全面淘汰無節能標識的門窗,推廣精裝房,限制銷售清水房。二要強化城市交通領域節能減排管理,加強對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審查。三要積極推進城市照明節能,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照明燈具。到“十二五”末,全省要有一個城市創建為“綠色照明城市”,同時,嚴格控制景觀過度照明。完善城市功能照明,基本消滅無燈區,道路照明設施完好率達到95%,城市照明高光效、長壽命光源應用率不低于90%。四要提高農村節能減排水平,力爭到2015年,全省農村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
在推進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方面,該省要求,一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繼續推進墻體材料革新,全面禁止使用黏土實心磚,出臺并完善建筑節能和墻材革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二是重視科技成果創新。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大力推廣節能“四新”技術和產品。三是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力爭到2015年,全省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95%以上,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80%以上。確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試點推進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四是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十二五”期間分批啟動建設100個節水型社會重點縣(市、區)。加快推進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段式計量水價制度,加大建筑“一戶一表”改造力度。(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