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筑業誠信缺失問題日漸凸顯,嚴重制約了建筑業健康發展。5月9日,重慶市政府第125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了《重慶市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暫行辦法》,明確將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納入招投標評分,實現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聯動監管。此舉被看作是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創新管理手段的重大改革。
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由企業市場行為評價和企業現場行為評價組成,分別占權重的60%和40%。其中,企業市場行為評價由企業通常行為評價和企業合同履行行為評價組成,分別占權重的40%和20%;企業現場行為評價由企業質量行為評價和企業安全文明施工行為評價組成,各占權重的20%。
企業市場行為信息以城鄉建設管理相關監督系統自動采集、企業自行申報、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評價、司法機關及市級以上監督部門抄送相結合的方式獲取;企業現場行為信息則由評價實施單位以現場評價方式獲取。
辦法規定,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在國有投資工程的招投標評分中占10%,其他工程參照執行,并與企業資質資格動態監管、評優評先、政策扶持等掛鉤。
市城鄉建委副主任李明表示,我市建筑施工企業誠信體系的實施,將為遏制圍標串標、轉包掛靠、標后管理薄弱、拖欠農民工工資以及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等提供治本之策,有利于營造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此前,有關區縣已試點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比如:永川將評價成果運用于招投標,在該區138次招標活動中,查詢企業誠信信息420次,發現不良行為記錄39條,取消了5家企業的中標資格,無一投訴發生,成效明顯。(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