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作為北京市首批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試點,日前完成改企,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成立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于6月12 日舉行了揭牌儀式。改制后,朱小地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宇任副董事長,徐全勝、張青任董事;徐全勝任總經理。
成立于1949年的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1979年開始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試點,1980年實行自收自支,1988年獲得工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1992年享有對外經營權,2009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3年成為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事)業單位。
2011年9月北京市發布了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和相關政策文件,將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確定為推進分類事業單位改革的首批試點單位,正式啟動轉企改制工作。轉企改制的主要方式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整體改制為“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承接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全部資產、負債、人員、業務和設計資質等,由市國資委履行國有資產監督職責。
北京院現有職工2799人,離退休職工874人。年總收入從2004年的2億多躍升至2011年的14.86億元,累計設計收入54.48億元,總收入59.08億元,實現利潤5.5億元,上繳稅金4.9億元。60多年來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并完成了北京及全國各地許多重要的設計項目,貢獻了不同時期的設計經典,如50年代象征新中國形象的人民大會堂、歷史與革命博物館;60~70年代體現我國自主科技實力的工人體育館、北京飯店;80年代體現改革開放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第11屆亞運會場館;90年代有完善國際大都市功能的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國際金融大廈;21世紀以來的國家大劇院、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國家體育館、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奧林匹克公園國家會議中心、奧林匹克公園中心景觀及下沉廣場、中國石油大廈、北京電視中心、上海世博會項目等。
北京院相關領導在發言中提出企業改制的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轉企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監督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以董事會建設為重點,推動企業決策與執行的分離,努力形成科學決策的運行機制,切實提高企業科學決策能力。
通過轉企改制,加快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和優秀人才的培養,提高設計原創能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做優做強企業,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在全國勘察設計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通過轉企改制,轉變發展方式,在設計主業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有所突破。以BIM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為載體,創新商業模式,利用網絡的無邊界性、高度集成性、受眾的廣闊性以及資訊、信息的便捷高效性,在更廣闊范圍內整合全社會的資源,構建全球化的平臺,推進企業國際化發展,打造國際設計高端品牌,躋身世界先進設計機構行列。
通過轉企改制,為下一步深化企業股份制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企業上市創造條件。積極通過橫向整合、縱向延伸的方式,循序漸進發展設計產業鏈相關業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設計主業與相關業務相互關聯、互相帶動、共同發展的局面。增強企業內生增長動力,提升主業盈利能力和發展水平,實現建設卓越建筑設計企業的戰略目標。(建筑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