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閑置土地處置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圳市政府日前出臺了“1+6”文件,即《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和6個附屬文件。作為6個附屬文件之一的《關于加快發展產業配套住房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突破戶籍和人才認定,將住房保障范圍向所有產業職工延伸。
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產業職工隊伍不斷擴大、土地資源先天不足形成的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加之深圳當前的住房保障覆蓋范圍還處于戶籍住房困難家庭向非戶籍住房困難人才家庭過渡的階段,大量不符合人才認定標準的產業職工難以享受住房保障的相關政策。由于住房困難問題難以有效解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深圳產業單位用工難,制約了深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意見》對深圳現有住房保障政策作了進一步延伸和補充,將產業配套住房的保障范圍延伸至所有產業的職工,徹底突破了戶籍和人才認定的條件限制,以此實現深圳市住房保障基本全覆蓋。
《意見》指出,產業配套住房的房源籌集渠道將進一步拓寬。除了繼續加大力度集中建設產業配套住房外,政府還將通過征收、租賃、收購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集資房、“城中村”自建房以及沒收違法建筑的方式籌集,提供適當提高容積率、功能改變等政策支持,鼓勵產業單位在自有產權的待建土地上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設產業配套住房;鼓勵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非農建設用地和征地返還用地等存量土地,通過自行建設或者合作開發的方式,提供產業配套住房;提供租金補差的政策支持,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參與產業配套住房建設。
同時,產業配套住房將以多樣化的形式提供,包括集體宿舍、單身宿舍、人才公寓、探親周轉房、單元式住房等。相對于傳統保障性住房的標準化設計,保障形式更為豐富,可滿足不同產業職工的多樣化住房需求。
《意見》不但提出了加強產業配套住房籌集力度的各項措施,同時也對提升產業配套住房的居住品質和環境質量作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新建產業配套住房應當遵循綠色建筑標準,同時,提出新建產業配套住房應同時配建教育、文化、體育、娛樂、醫療、商業、道路及公交場站等公共配套設施。(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