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天津建設領域的民營企業將有望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同時,該市還將放開市政投資建設領域,搭建民企跨省市合作發展平臺,鼓勵民營企業打造精品工程創品牌效應等。天津市建設交通委日前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出十大舉措促進城市建設領域民營經濟發展,增強建筑業民營企業的活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這十大舉措分別是:
放開市政投資建設領域。進一步放開市政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在綜合能源站、地鐵上蓋、道路、公交場站、房地產開發準經營性配套等項目,每年提出不少于10項公開招標項目。在污水處理等行業啟動市場化試點,鼓勵和支持社會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完善項目前期準備,依托天津建設網為招商引資平臺,向社會公開推介。
支持民營企業升級發展。對建設行業中工程業績優秀、市場誠信度高的民營企業進行點對點扶植,幫助企業做強升級。簡化市級審批程序,對經區縣部門初審上報的新辦或升級資質審批事項,市級部門重點對人員、業績進行復查,減少重復審查,提高審核效率,為民營企業資質升級提供便捷服務。幫助民營企業完善資質條件,縮短天津市建設交通委初審受理時間,積極主動向住建部申報,并全程跟蹤服務。
扶植民營企業特色發展。重點扶植擁有專利技術、特殊工藝和專長人才的民營設計企業在建筑智能化、景觀設計、綠色建筑等新興專業領域創新發展。推動民營房地產企業參與養老地產和創意地產項目開發。引導民營建筑業企業開展裝配式結構體系研發,推動民營企業進入建筑工業化領域。鼓勵民營企業研發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和新設備,并將其納入建筑領域推廣名錄,在天津建設網發布推廣,鼓勵優先選用。
鼓勵民營企業打造精品工程創品牌效應。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幫助民營企業制定創精品工程實施方案,積極提供技術指導和人才培訓。支持民營企業爭創海河杯等獎項,在2013年25%的基礎上,逐年提高民營企業獲海河杯獎項的比例,并在市場準入上加大信用分值,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搭建民營企業跨省市合作發展平臺。鼓勵多年在天津從事建設工程、具有良好業績和誠信記錄的外地民營企業在津設立子公司。搭建建筑市場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發布勞務用工、設備租賃等市場信息。借助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機遇,與北京、河北、山東等省市建設主管部門研究資信互認、要件統一的具體措施,形成相互融合的市場環境,為該市民營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創造條件。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通過資質平移、業績互認、人員互通、資源共享等措施,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產收購、產權受讓、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組織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進行合作意向洽談。促進民營上市源企業與證監部門、金融機構、中介機構進行對接,搭建服務平臺,全力協助民營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掛牌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
加強對社會民間資本投資的配套支持。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專項服務民營企業投資項目。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國土房管等部門研究社會民間資本投資在特許經營、土地使用、價格制定、投資回報等方面逐步享受財政投資、國有投資項目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政策。完善運營監管和退出機制。
優化建設項目審批。對非國有投資項目招標采用備案制,對項目報建、質量安全備案、施工許可等環節采取幫辦領辦、即來即辦,為民營企業和非國有投資項目提供高效服務。清理和規范非行政審批事項,重新理順工作體制,逐步建立有效的監管考核機制。
完善服務和規范行業管理。對投資類、經營類和服務類民營企業建立服務手冊,制定服務標準。健全事中和事后監管,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行業自律,逐步探索政府購買服務。
此外,還將成立民營經濟服務辦公室。(建筑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