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豐臺區首個“外套式”老舊小區抗震加固改造工程開放日見聞

  • 來源:
  • 點擊量:13,157
  • 發布時間:2017-04-13
  • 分享到:

  三月的北京,春意正濃。佇立于盧溝橋畔的宛平城沐浴在春光中,默默見證著這座偉大城市的變遷,見證著北京建工四建的建設者為百姓更好的生活做出的努力。
  與宛平城一街之隔,就是由北京建工四建負責施工的老舊小區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包括盧溝橋北里2號樓、3號樓、4號樓、10號樓、11號樓、15號樓以及盧溝橋南里7號樓,7棟老舊居民樓建筑面積總計2.5萬平方米,居民共計438戶。其中在盧溝橋北里小區,建設者們正在進行的“外套式”結構加固改造是豐臺區首次采用這項技術,不僅能讓這個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小區更加結實、美觀,并且每戶居民的住宅面積將增加不少于12平方米。在今年3月30日進行的豐臺首個“外套式”加固改造工程開放日活動中,北京市市委宣傳組織的20多家媒體記者和十幾名居民代表親身感受了“心寬體胖”的老樓舊貌換新顏。

改造政策惠民生

  據豐臺區房管局副局長梁文斌介紹,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折子工程和為民辦實事工程。北京市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許多小區,存在抗震性能不滿足現行標準、各項居住設施老化嚴重等問題。由于沒有保溫措施,造成居民樓夏天不隔熱,冬天不保溫等情況,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急需解決。從2012年開始,市區兩級政府組織開展了抗震加固、節能改造和環境整治等各項工程,整體提升老舊居民樓抗震性能。通過節能改造,居民普遍反映在同樣供暖的情況下,冬季室內溫度可提高3到5攝氏度,實現了節能減排。環境整治解決了首層居民的下水不暢的問題,還給小區增設了停車位,美化了小區休閑公共區域環境,大幅度提升了居民生活滿意度。
  按照北京市統一安排,豐臺區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從2012年開始,采取分期分批方式對符合改造標準的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據統計,截至到2016年底,豐臺區共完成節能改造1210棟、660.85萬平方米;抗震加固75棟、21.86萬平方米;環境整治205個小區。
  為了美化宛平城地區的整體環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在豐臺區委區政府統籌指揮下,豐臺區從 2016年開始對宛平周邊地區實施了老舊小區樓房屋面平改坡及抗震加固工程,共涉及住宅樓30棟,10.53萬平方米,居民1720戶。其中23棟平改坡,已于2016年12月完工。抗震加固改造住宅樓7棟于2016年 10月18日由北京建工集團開始施工作業,預計在今年6月中旬完成主體工程。

“外套式”技術讓“老樓”更壯更寬敞

  據了解,盧溝橋北里小區是計劃經濟時代北京幾個老國有企業的職工分配住房,每戶面積在50-60平方米之間。小區建設之時國家建筑抗震標準“78規范”尚未出臺。如今,這些經歷了42年風雨的居民樓已經不能達到現今的抗震要求,專業機構鑒定后提出,這個小區必須進行結構加固改造。任務落在了北京建工集團旗下的四建公司肩上。從2012年至今,這支鐵軍已經先后在懷柔、豐臺完成近40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改造。
  北京建工四建公司工程部部長賈洪振介紹:老舊小區結構加固分為“板墻式”和“外套式”兩種。“板墻式”是在建筑的外立面噴涂一層混凝土形成新的結構,可以帶戶施工。現在正在進行的盧溝橋南里7號樓就是采用這種技術進行加固改造。“外套式”簡單說來就是在建筑的原有結構外“套”上一道新的結構,與“板墻式”相比更加復雜,也更加考驗施工團隊的技術和水平。在盧溝橋北里的6棟居民樓,北京建工四建公司的項目團隊就將采用這種技術進行加固改造。
  盧溝橋北里10號樓施工現場,居民樓原來的挑出陽臺已被全部拆除。項目團隊沿著樓體的南北兩條邊沿打下54個樁孔,平均每個樁孔深7到8米,最深的達到13米。樁孔完成后把鋼筋籠放入孔中澆筑混凝土,形成54根樁基,在此基礎上,項目團隊在原有樓體的南北兩個立面外各澆筑起一道混凝土框架結構。
  賈洪振說,植入鋼筋到原有樓體結構內,是為了讓新老結構通過鋼筋的強大拉力緊緊連接在一起,形成堅固的整體。同時原有外墻到南北兩側新立起的外墻距離分別為1.5米和1.5或2.1米,這其中多出來的空間也就成為各家各戶住房中的新增面積。
  “雖然打掉了老陽臺,但是將來搬回新居的居民會明顯地感覺到面積增大了,環境也敞亮了”,賈洪振表示,等待居民回遷后,他們的項目團隊還將與屬地政府密切配合,依據相關規章制度完成新增住房面積的確權,讓各家各戶盡快將新增的面積穩穩地“攥”在手里。

“平改坡”技術讓“老樓”更美更溫暖

  盧溝橋北里原有居民樓都是上世紀70年代普遍采用的平屋頂。還有部分居民將屋頂平臺“充分利用”,搭建了很多“鴿子窩”,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容易造成雨天漏水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為了徹底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項目團隊結合宛平整體風格,按照宛平地區整體改造方案,本著安全、美觀、實用的原則,制定了屋頂改造方案,將平屋頂改為坡屋頂,配合樓體保溫材料應用,住戶家中在冬季的溫度將提升3到5度。
  項目團隊在“平改坡”過程中,特別注重住戶的居住感受。對樓頂板加固,通常采用工字鋼在下面托舉起頂板的方式。然而對于住戶來說,居室里搭起工字鋼,美觀程度和居室舒適感必然大打折扣,為此,項目團隊開動腦筋,摸索出了一套新方法,就是在頂板上方加裝工字鋼,然后用鋼筋穿過原有頂板,并在頂板下方放置一塊鋼板,通過鋼筋的拉力讓鋼板牢牢托住頂板,不僅安全性有了保障,居室美觀也將不受影響。
  目前,盧溝橋北里和南里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推進中,預計今年6月將實現外檐亮相,9月前全部完工。屆時,438戶老百姓將搬入寬敞明亮的新居,安享幸福生活,切身體會到正在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城市的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

“老國企”讓百姓更安居、城市更宜居

  作為北京成立最早的建筑企業,北京建工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濃縮的北京城建設史。無論是建設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東方廣場等長安街兩側80%的現代建筑,還是承攬29項奧運工程及配套建筑,或是如今正在精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等重大工程,北京建工集團始終堅持“建德立業、工于品質”。在關乎百姓安居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同樣如此。
  從2012年開始,北京建工集團開始承擔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北京首例外套式老舊小區加固改造工程也是在這一年由北京建工承擔實施。隨后,集團旗下的三建公司、四建公司、博海公司等多家二級公司齊齊上陣,在海淀、朝陽、豐臺、懷柔等區縣承擔多項任務。至今,全集團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總建筑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
  “隨著城市的發展,一大批既有老舊建筑需要進行抗震加固、節能改造,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市場,不僅規模巨大,而且技術含量很高,同時,由于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對企業的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有著更嚴苛的要求。北京建工將發展這一業務提高到戰略層面,既是對自身綜合實力的自信,更有著對社會責任一如既往的擔當”,北京建工集團負責人這樣說道。
  還是拿盧溝橋北里為例。在這里,為了讓老舊小區改造后,與毗鄰的宛平城和盧溝橋更加和諧,既體現城市建設水準的提升,更體現對歷史文化氛圍的尊重和傳承,北京建工建設者將在保溫材料外涂刷仿磚造型的外立面,在坡面屋頂采用中國傳統的屋瓦加以飛檐造型,在單元門等小細節上也將通過傳統窗格的意象化造型體現濃濃的中國風,小區改造后將呈現“青磚黛瓦”的雅致,與宛平城和盧溝橋形成和諧的美景。這,是建設者發揚工匠精神、專注于建設宜居城市的“心意”。
  在盧溝橋北里施工現場還有一個細節蘊含著建設者對百姓的心意。由于小區地處永定河古道上方,地下多是鵝卵石大小的石頭,原有線纜情況也較復雜,這些給挖掘樁孔帶來了很多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同時避免施工噪音給周邊還在居住的住戶打擾,項目團隊決定放棄打樁機,而是采用最傳統的傳動工具——轆轤。一個工人在樁孔下將剛剛挖出的石頭和土壤鏟進籃子,一個工人在樁孔上通過轆轤搖上來,倒掉。兩人配合,銜接緊湊,以最快的速度加緊施工著。
  就是憑借著“建德立業、工于品質”的64年專注追求,憑借著對工匠精神的繼承與弘揚,北京建工集團所承建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全部以高質量、高標準完成,累計收到各小區居民送來的錦旗60多面。

“新風口”上的北京建工全力投入“城市更新”

  進入“十三五”時期,北京建工致力于打造成為行業一流的工程建設與綜合服務集團,以工程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房地產開發和物業管理第二主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設計咨詢服務等新興產業,逐步形成了一條集“生態評估、城市規劃、環境改造、建筑設計、技術研發、投資開發、施工建造、運營服務”等于一體的產業鏈條。2016年,北京建工又在國內率先成立首家以城市更新命名具備投資建設能力的國有獨資企業——北京建工城市更新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團負責人表示,當前城市建設進入效率提升、質量增長的大城市更新時期,城市更新已經成為老舊城區挖掘建設用地潛力的主要規劃推動力量和提升老舊城區經濟發展及城鎮化質量的主要引擎,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北京建工城市更新公司將把握國家鼓勵推行城市更新戰略的契機,在“十三五”期間努力打造成為全產業鏈的城市運營服務商,成為城市更新服務型平臺化企業。同時通過城市更新業務的開展,帶動北京建工集團開發、設計、施工、運營等技術集成能力的同步提升,助推北京建工產業鏈條的豐富與延伸,在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助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開辟良好的契機。
  眼下,致力打造行業一流工程建設與綜合服務集團的北京建工正在以工匠精神建造好每一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但在未來,從老舊小區改造到城市更新,北京建工把握新發展,探索新風口的征程剛剛開始。

新聞故事
“蝸居族”熱盼老房變新家

  “這倆月天天在路邊上看,這回總算進里邊看見樣板間了。”“可得好好看看多出這十多平方米是怎么多出來的!”“這兒可以改一個小客廳了,以前來人都沒地方坐!”3月30日,在盧溝橋北里15號樓3單元29號的樣板間里,“回家看房”的小區居民們毫不吝惜地表達著自己的熱切期盼之情,鄰里閑談間滿滿都是自家的“夢想改造計劃”。
  這是承建盧溝橋北里老舊小區加固改造工程的北京建工四建在當天為小區居民舉辦的“開放日”活動現場。由于外套式加固需要涉及結構改造施工,在為期7個月的改造施工期間,小區居民全部遷出,在北京市、豐臺區政府的協調下,臨時租住在距小區不遠的周轉房。然而居民們時刻惦記著居住幾十年的“老房子”,每天只要一有時間就會來到工地旁邊,看一看正在改造中的老樓,不時向北京建工的管理人員了解最新的進展。“他們解釋的挺細致,就是對于我這種外行來說還是覺得太專業了”。家住盧溝橋北里2號樓的居民李大姐已經和項目管理人員十分熟識,她表示自己其實不懂太多的施工部位節點和進展情況,只是覺得每天能來親眼看看,心里就有說不出的踏實。
  小區改造前,李大姐與父母、丈夫及女兒一家五口“蝸居”在面積不足50平米的兩居室內,在小小的兩居室內,母親和女兒同睡,父親每晚睡在沙發,一旦家中遠方來客,更是捉襟見肘,只能打“地鋪”。“甭多,再多出個10平方米,屋里就能寬敞多了。”這句話李大姐念叨了好多年,沒想到,在2017  年冬天到來前,這個10平方米的“小夢想”就真的可以實現了。
  現在,小區改造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展開,北京建工四建的項目管理人員告訴老街坊們,在改造的過程中,他們會和相關單位共同努力,通過更新管線、規劃車位、街道綠化等一系列舉措,一舉解決所有這些困擾老舊小區的老大難問題,給居民們打造一個整潔、秩序、寬敞、明亮、節能的新家園。(供稿人 崔瑞清)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