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違規專業技術人員注冊許可,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注冊;通報違規使用“掛證”人員的單位,并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日前,河南發布公告稱,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掛證”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嚴肅查處“掛證”等違法違規行為。
證書掛靠俗稱“掛證”,是指一些個人將自己的資質證書掛靠到非供職企業名下,以獲取報酬的行為,被法律明令禁止。但在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驅動下,“掛證”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工程建設領域更是成了“重災區”。
記者調查發現,在建筑工程領域,已發展形成明碼標價、品類齊全、規模龐大的非法“掛證”中介服務市場,而網上提供‘培訓-考證-注冊-掛靠’一條龍服務的黑中介更不鮮見。
“建筑企業在申報相應資質或參與工程項目投標時,均要求企業擁有數量不等的相關持證員工,一些證件考試通過難度大,也就推高了市場行情。”鄭州市中原區一位建筑公司負責人說,“掛證”早已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主要是為了達到企業資格審驗、項目投標等要求,同時節省人力成本。“比起正式雇傭有資格證書的員工,企業找證書掛靠的成本要小得多。例如,中等項目聘用一級建造師年薪30萬~50萬元,而‘掛證’只需每年6萬~8萬元。”
這種“人證分離”的現象,讓持證人、中介和企業三方得利,卻導致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憑著掛靠的資格證從事專業工作,引發了人們對于工程質量的擔憂。
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近年來不斷加大整頓力度,但由于資格證書掛靠背后的利益鏈條沒有徹底斬斷,加上監管手段有限、處罰力度較輕等原因,“掛證”又出現諸多新的操作方式,甚至掛靠范圍還向監管暫時沒有覆蓋的領域蔓延。
針對種種問題,河南決定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掛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對工程建設領域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注冊建筑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及相關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全面排查,嚴肅查處持證人注冊單位與實際工作單位不符、買賣租借(專業)資格(注冊)證書等“掛證”違法違規行為。
有專家建議,除了加大整治力度、明確處罰舉措外,還應盡快建立數據庫,利用技術手段對相關企業進行動態監控,實現以單位查人員、以人員查單位,可及時發現持證者重復注冊、同時出任多個項目經理等違規情況,從根本上解決“人證分離”現象。(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