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10時50分,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高速磁浮列車可以填補航空與高鐵客運之間的旅行速度空白,對于完善我國立體高速客運交通網具有重大的技術和經濟意義。與此同時,在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動車小鎮核心區,神秘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也揭開了面紗,該中心首期啟動的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制中心、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三大項目已經全部基本完成基建工程,處于裝修收尾階段。未來高速磁浮列車的研發工作,將在這里的科研“大腦”進行。
據了解,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是國家建設的第一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在國家創新中心建設中起到示范和樣板作用。其中,由中青建安集團承建的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28170.75平方米,其中新建部分建筑面積15153.15平方米,預留部分建筑面積13017.6平方米。2018年的10月開工建設,2019年1月份已經完成主體驗收工作,3月份完成了外立面及幕墻施工,目前項目精裝施工已經接近尾聲,標志著整個基建工程已經基本結束。
在項目施工現場,科技范兒十足的幕墻已經全部安裝完畢,正式揭開了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的神秘面紗。中青建安集團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項目副經理李格林介紹:通過整體的穿孔鋁板外墻,勾勒完整的建筑體塊,在強調虛實對比的同時,加強建筑的整體效果。改變傳統的穿孔鋁板的形制,結合遮陽設計,將穿孔鋁板改造成既可平鋪又可折疊建筑構件,提高建筑材料的應用性,使建筑更具有科技型及創新性。除了外立面的智能幕墻外,高速磁浮實驗中心內部的結構設計也足夠開闊。一層集中布置各實驗設備及控制室、設備間等輔助功能,二層及三層設置各獨立實驗室、操作間及部分辦公室等功能空間。
據介紹,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總體定位為代表國家、面向全球、支撐中車、服務行業、帶動地方。包含四大功能:技術研究、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產業孵化。在創新體制機制、政策環境下,打造創新和服務平臺、創新人才和資金機制支撐,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推動高速列車技術與產業發展。打造創新鏈、資金鏈、教育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