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武漢航發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在市委市政府及市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聞令而動,迎難而上,全力以赴投入到火神山醫院建設、市區醫院隔離病房改擴建、機場通道守護、下沉社區幫扶等戰“疫”中,與病魔搶時間,展現了武漢國企的時代擔當。
一、速建火神山醫院“生命工程”
1 月 23 日下午,航發集團接到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緊急指令后,黨委班子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踏勘,迅速集結 430 名管理人員、2504 名作業人員,并調集 220 余臺施工設備連夜開始施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承啟,總經理余新民堅持駐守現場、靠前指揮,多次組織召開項目推進會,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困難。集團監事會主席王衛東、黨委副書記朱俊華、黨委委員張國強、副總經理肖典鰲、總經濟師邢舟、總會計師王文珊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及時發聲,指導項目有序推進。400 余名干部職工連續鏖戰 11 個晝夜高質量完成了火神山醫院建設任務。
二、援建集中收治“希望方舟”。集團先后投入 419 名管理人員、900 余名作業人員參與武漢六醫院、武漢同普醫院、武漢榮軍醫院、江漢大學、武漢商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集中隔離區改擴建工作,累計安裝搭建隔離病床 11582 張。
三、構建社區抗疫“戰斗堡壘”。接到上級通知后,航發集團迅速集結 102 名黨員和職工,下沉到漢陽區龍陽街 9 個社區,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體溫測量、居民電話排查、老弱病孕住戶幫扶等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居民 3868 戶,為 1300 戶獨居老人、孕婦等購買所需生活物資并送貨上門。
四、共建武漢“安全通道”。封城以來,集團下屬機場高速公司干部職工 24 小時堅守崗位,牢牢把守武漢北大門 6 個進出3城關口,保證“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對各類醫療救援物資、群眾生活物資、城市運行保障物資等接送車輛開辟綠色通道,每天通行量達千余臺次,保障城市運轉、物資供應正常。
在全市抗“疫”應急保障工作中,集團公司上下涌現出了一批勇于擔當、沖鋒在前、無畏生死、舍身奉獻的先進典型。
胡承啟,男,1963 年 9 月生,中共黨員,現任航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火神山”防疫應急項目建設任務責任重大,全國人民高度關注。他不顧自己心臟不適、胃炎病發,主動擔任集團“火神山”項目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堅持每日蹲守項目現場,靠前指揮,親自監督進場材料質量、施工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在現場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確保施工不斷檔,為項目早日完工爭取了時間。他自己則揣上救心丸和胃藥在現場堅守,好幾次為了緊急安排部署上級的新要求、解決現場的緊急問題,連續開會錯過了晚飯。他忍著胃部的難受,也一定要把各項工作都安排到位,才抽空趕回去打針。胡承啟同志在抗疫阻擊戰中身先示范、沖在第一線,為保證各項抗疫任務的順利完成,發揮了重要的先鋒引領作用。
何勇,男,1971 年 8 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市政集團總經理兼下屬城建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此次火神山醫院項目參建單位構成復雜,施工人員、機械眾多,統籌協調工作量極大。遇到問題該找誰?何勇同志挺身而出,“有問題,先找我,我來協調各方!”這讓大家在千頭萬緒中很快找到了方向。他充分利用多年的大型、復雜項目管理經驗,積極與外部、內部參建各方密切溝通,妥善協調處理各種困難矛盾,有效組織市政集團下屬各參建單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保證了現場施工高效有序。項目 24 小時施工,現場問題應接不暇,他就 24 小時駐守現場。遇到關鍵施工節點,他堅持全程監督。有一次,他現場監督施工一整夜,施工結束后,他兩腿泥土,滿眼血絲,腿僵硬的坐不下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作風和擔當。
楊新,1977 年 10 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市政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兼下屬隧道公司黨委書記。
“緊急不倉促,高速還要高質。”作為這次航發集團火神山防疫應急項目的常務副隊長,楊新又一次展現了他敢于亮劍、勇于擔當的精神。面對同時進場的十余家施工單位,上百臺機械,幾千余名施工管理人員,千頭萬緒,他堅持每天在施工現場反復巡邏,及時了解最新情況,掌握每個細節,力爭把握重點、超前謀劃、準確決策。為了讓工程每個細節做到盡善盡美,他殫精竭慮,常常凌晨4點還在指揮部開碰頭協調會。項目攻堅期間,他和一線員工同吃同住,始終像一顆螺絲釘,緊緊鉚在工作崗位上。他用自己敢較真、敢斗爭的精神,確保了火神山醫院優質、高效完工,展現了航發優良形象。
朱紅西,男,1975 年 5 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市政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兼下屬機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1 月 24 日,機施公司接到集團參與火神山建設的緊急通知,朱紅西同志第一時間靠前指揮、迅速部署,于當日凌晨一點集結隨時待命的 8 支應急搶建突擊隊火速趕赴火神山,這是第一批到達現場的突擊隊。火神山醫院建設刻不容緩,他堅持現場調度指揮,帶領 74 名干部職工連續 7 天 7 夜的通宵鏖戰,圓滿完成火神山醫院建設。與此同時,他還組織機施公司積極承擔了硚口區、洪山片區“方艙醫院”、隔離區等搶建任務。從 1 月 30 日至今,他帶領黨員干部連續 12 天爭分奪秒、日以繼夜,先后完成武漢體育館、新華印刷廠、江漢大學 3 個“方艙醫院”以及城市職業學院、榮軍醫院、同普醫院等 8 個隔離區搶建任務,搭建完成救
治床位 7691 個,展現了國企應有的擔當。
王洪偉,1976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航發集團下屬道排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臘月二十九至今,二十個日夜,王洪偉同志始終堅守一線,高強度、超負荷輾轉多個戰場,未曾休息一天。他在病毒最肆虐的一線,無懼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詮釋國企領導干部“打頭陣、跟我上”的先鋒模范作用。火神山建設、六醫院隔離病區搶建、火神山污水管緊急疏通、江漢大學隔離點搶建、商學院醫療點搶建……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王洪偉同志的身影。他帶領著道排黨員突擊隊,10天,完成火神山醫院土方平整、地基處理、排水管道和道路等工程;2天,完成六醫院8層隔離病房搶建,累計近千平方;24小時,完成江漢大學4棟宿舍樓共計600間隔離房間搶建任務;18小時,完成商學院300間1200個床位的搶建任務;4小時,完成武漢寶灣國際物流中心冠狀病毒物資中轉站緊急任務。有他的地方,雖燈光不熄、晝夜不停,但不懼風險、敢打敢拼。快一點、再快一點,令人驚嘆的“航發速度”背后,是“五個特別”航發人精神的彰顯,更是無數像王洪偉同志一樣的熱血建設者日夜兼程的無怨無悔。
田志武,1971年9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市政集團工程管理公司支委委員、經理。
火神山醫院工期緊、任務重,中央、省市高度關注。如何在邊設計邊施工、時間緊、材料缺、安全防護壓力大的重重困難下,高質量完成黨和國家交給航發集團的艱巨任務,他頂住壓力,沉著應對,積極協調各施工單位及管線安裝配合單位,精心調度現場人員、機械設備、施工材料,按小時倒排工期,保節點、搶段面。1月24日至1月28日,正是項目施工關鍵期,他不眠不休,連續工作近72小時,確保了集裝箱病房段面的按期交付。火神山醫院順利交付后。他顧不上腿上的泥濘、顧不上身體的疲憊,又繼續轉戰火神山建設運營保障工作。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國企黨員領導干部的擔當與奉獻,展現了最美航發人的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