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ass日本少妇高潮pics-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時代更替,品質傳承--陜西建工第八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來源:
  • 點擊量:17,487
  • 發布時間:2020-07-17
  • 分享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七十之年,忽焉已至。”陜建八建集團今天已走過了7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70年來,面對企業改革發展進程中的種種困難和風險挑戰,人從來都不怕困難和苦累,也從來沒有選擇逃避和放棄,我們戮力同心,攜手并進,一直在克服困難、戰勝風險、應對挑戰、破解危局中不斷前行。
  過去這70年,陜建八建之變不僅是改革之變、發展之變,更是人精氣神之變。從1950年的西北野戰軍集體轉業的第一代八建人脫下戎裝,換上工裝,陜建八建人便將建設社會主義的責任扛在了肩上。從“一五”計劃期間的第一架運輸機生產基地、參建人民大會堂、參建首都機場,到現在的聯系波雷達系統系列產品軍民兩用防務技術研發中心,陜建八建人將“傳承魯班精神,追趕超越爭一流”作為基本要求。從承建陜西省政府辦公樓獲得的第一個西北地區“魯班獎”到現在的榮獲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2019-2020年度“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陜建八建人擼起袖子、卷起褲腿干工作,足跡遍布三秦大地,汗水灑遍大江南北。一路走來,鮮花與荊棘伴生,收獲與汗水交融,書寫了拼搏與探索、堅守與艱辛,寫不盡崢嶸與感動,初心與執著……“初心在方寸、匠心在咫尺”,全國首屆建筑青工技術能手王崇選、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王光明、陜西省新長征突擊隊長司常智、人民功臣薛世武……無論以前還是在今天,在生產經營各條戰線上,總會涌現出一大批“勞模”、“工匠”。在百廢待興,經濟的匱乏,一切都制約著國家的發展的五十年代。他們克服家庭困難,以工地為家,數十年如一日在一線耕耘,他們不斷揮舞著黝黑結實的臂膀,筑造了一座座城市的符號和歷史的豐碑,用一磚一瓦書寫著人生的崢嶸,勾畫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藍圖。“陜建八建精神”就是工人用智慧和心血凝結而成的寶貴財富,是陜建八建代代相傳的精神食糧,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奮工作,為家庭、企業、國家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他們心里,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企業至上是不變的信條,心有大我,就不會囿于小我,胸懷至誠,就會選擇奉獻擔當。
  在陜建八建隊伍中,不乏祖孫三代都默默奉獻建設一線的例子,在這之中,精神傳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華字典給予傳承的定義為“更替繼承”,時代更變,但老一輩的優良品質卻得以繼承,這便是精神傳承。其實傳承和具體成分關系不大,而在于如何傳承,老一輩八建人大都不是書香門第,也應該沒有刻匾立書的所謂“家訓”,他們只是把敬業的“螺絲釘”打磨成了讓人肅然起敬的精神氣質,而這種氣質不需要以說教的形式去灌輸,而是對下一代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書,譜寫育人的品質傳承。
  或許老一輩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但那段奮斗的追夢年華依然沸騰入心。夢想之路從無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我們站在“上市”和“500強”的歷史坐標,新形勢、新任務,這是歷史交予我們的接力棒,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時間等不得,精神松不得,步伐慢不得,在以后陜建八建漫長的發展道路上,還是要靠年輕的一代,還是需要通過精神傳承,將老老實實做人、結結實實蓋樓的品質傳承下去,在遇到困惑,面對誘惑時,我們可以多靜下心來聽一聽老一輩陜建八建人的故事,看看他們走過泥濘和沼澤,看看經歷過苦難洗禮的人是如何堅持了一輩子的,然后便覺得有一種敬佩知情扶平了心中的焦躁。(供稿人 何旭)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