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2年《京都議定書》即將到期,德國工商總會北京代表處日前邀請來自政治、經濟領域的中德代表共同探討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交易在京都議定書到期后的替代方案。
《京都議定書》中確定的清潔發展機制(CDM)成功與否如今尚無定論。對于CDM資助發展中國家以及轉型國家二氧化碳減排項目,持批評意見者認為,CDM促進了那些溫室氣體排放集中的項目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并且通過補貼的技術轉讓和認證產生的額外收入使競爭扭曲。
“現在,CDM有了一個有趣的替代品——行業市場機制。”來自德國工商總會大中華區的北京環境專家舒思格先生表示。行業市場機制下所制定的減排目標不是針對單個項目的,而是針對某一個行業的。在此機制下,未來一些較小的氣候保護項目也可以得到激勵,并且一個更加公平的二氧化碳津貼分配能夠得以實現。
目前,清潔發展機制的替代方案在中國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中國積極參與討論,以期為可持續氣候保護作出更多貢獻,這也符合中國“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從2005年起,中德兩國政府在氣候保護領域就進行了深入的多層次對話交流。行業市場機制將為德中雙方共同制定未來的創新機制創造新的模型。雙方在該領域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廢棄物處理。受德國工商總會大中華區委托,德國弗朗霍夫研究院正與同濟大學就中國廢棄物處理領域的具體節能措施開展相關研究。(來源:《中國建設報》)